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萧山日报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03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评论员 蒋超

  最近,河南姑娘“卖菜西施”李福贵又火了——粉丝突破千万的她,一天时间带着46位村里的老人去郑州旅行。截至8月25日,这个视频的点赞量已经达到惊人的851.5万。

  这是不少老人第一次出远门。出发前,李福贵在本子上认真记录老人们的身体状况,腿疼、走路慢、有支气管炎……每位老人都有自己的专属档案。出发当天,老人们穿着新衣服,收拾利落,被夸“打扮真俏”时,羞涩的笑容难掩对于旅行的期待与兴奋。结束旅程后,老人们除了感谢,还在记挂着让李福贵“明天来卖东西”……

  “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看完视频后,笔者对苏轼的这句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小操持家务、摊过煎饼果子、卖过蔬菜水果的李福贵,凭什么走红?又为何吸引了央媒的关注?

  归根结底,在于一个“真”字。她以真诚的面貌出镜,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农村生活,用质朴的话语和行为传递真挚的感情。

  这是在谋生与善意交织中生长的温柔。李福贵自己正是从“艰难”中一路披荆斩棘跋涉而来——为了分担家里的重担,她走街串巷、早出晚归,在山村里吆喝着卖货。她热情地向老人们打招呼,会先邀请大家试吃,也会主动抹零,还自发为老人拍照留念……而老人们盼着她来,不光是为了买东西,更多的是想跟这个姑娘聊聊天。一来一往间,双向流动的善意,缓缓触动着屏幕前观看者的心弦。

  朴实无华原来如此美丽。正如李福贵所说,“人生应无所畏惧,活得热烈多彩,哪怕身居沟壑,也应仰望满天繁星。”当李福贵选择将流量变现的财富,转化为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时,她收获的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能量。

  其实,善良和温暖总是相互的。热情的老人送她自家的水果、鹅蛋,多次邀请她去家里吃饭,叮嘱她路上慢点开车;她在本子上记着村民需要的各种商品,还让村民用自家的小米、萝卜干、红薯干等来交换她带来的货品。镜头下,轻松买卖、赠送品尝、家长里短唠嗑的细节,激起的是大家对于淳朴乡情的共鸣。

  人间烟火,从来都不过时。在李福贵视频的评论区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获得万余次点赞:“怎么形容她呢?就像贫瘠的土地盛开的向日葵。”顽强、热烈、向阳而生,这是李福贵逆袭人生的底色,也是她脚踩泥土呈现出的澎湃生命力。

  小人物展现大时代,正能量汇聚大流量,这是“李福贵”们真正的“福贵”。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束关注“李福贵”的目光,亦是推动社会向好向善的微光——能把日子过踏实,能对身边人多份热乎劲,就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