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萧山日报

13元退款
凡人就需要这种细小的温情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03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评论员  蒋小祺

  近日,一则跟沙县小吃有关的视频火了一把。火的并非食物,而是小吃店主传递的温暖和善意。

  其实,事情不大,可以说是很小。小刘和小宋是今年到深圳求职的毕业生,8月中旬的一天,两个女孩一起到龙岗区一家沙县小吃店吃饭。两人边吃边聊求职实习的事,提到“因经济困难打算夜宿网吧”,吃完饭就离开了。傍晚六点左右,一名女孩的手机突然收到了13元的退款,起初还以为是系统出错,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小吃店主动退回的,备注栏里还写着“加油,免单!”事后,两名女孩把这件事发到了视频平台上,一下子火了。

  虽然免单的金额只有13元,但网友都被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给感动了。一般,人们到小吃店里吃饭都会聊聊工作和日常生活,店家听了一耳朵,最多当作闲谈,听过即忘。但这家沙县小吃店主有心了,他表示,自己曾经也经历过创业的艰难,懂得在一个陌生城市求生存的不易,所以他传递了一份善意,请两个女孩吃一顿简单的饭。

  时值毕业生就业季,有的人可能会回到家乡,在父母的帮助下求职就业,生活压力自然要小很多。有的毕业生则可能会选择到别的大城市闯荡一番,但会面临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求职的不易以及房租、一日三餐的成本。

  这也考验着年轻人与这座城市的磨合度。初到一座大城市求职就四处碰壁,年轻人自然会有一些心灰意冷。而如果能经常收到一些陌生人的善意,则会让初来乍到的人们驱散惶恐与不安。一句简单的鼓励、一瓶爱心矿泉水、一顿可口的免费餐食,或许会成为照亮年轻人前行的“小橘灯”。

  当下,不少城市纷纷加大力度“抢人”,推出了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城市之间的比拼已不单纯局限于经济总量、硬件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那些适合人居的“软件”配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高不高,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度够不够,社会的包容度大不大等,这些“软件”往往会成为留住人的关键因素。

  说到底,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还是会体现在居民个人身上。如果大多数的人都是善意的,温暖的,那么善意和温暖就会形成涓涓细流,乃至汇聚成川。

  在萧山,像13元退款一样的细小善意,也是四处涌现。前阵子,有媒体报道了一排摆了7年的凳子,地点就在义桥东方路罗峰路口公交站台旁的兴隆商店门口。凳子是老板娘盛杏珍摆的,每天都擦得干干净净,主要供路人坐或放大包小包。这排凳子在7年里换了一批又一批,承载过无数乘客的疲惫和行囊,却始终干干净净,每天迎接着一拨又一拨乘客,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暖心驿站”。

  城市的温度,由无数个“13元”的善意堆叠而成。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不断放大这种细小的善意和温暖。如果彼此隔绝,便是画地为牢,也终结了我们与更广阔世界的联结。世间的万物,彼此往来,互相流动,才有的这生生不息。在他人需要时,相互帮扶,将手伸递。从我们出发的善意,兜兜转转,终究会流向自己。城市要变得有温情,首先就是要让我们自己变成善意与爱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