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俞楠
交通不畅,拥堵频繁,是不少背街小巷的“通病”。近日,盈丰街道丰北社区的一条T字型背街小巷——富业巷的“变身记”,得到了不少周边居民的称赞。
由职能部门、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联合整治队伍,瞄准 5 个核心点位,实施全天候管控,打出车辆分类停放引导、高峰时段增派人手疏导、及时挪移违规车辆等“组合拳”后,成效立竿见影,一周内通行效率提升近 40%。
富业巷的“变身记”中,更值得关注的是,治理者对拥堵“痛点”的梳理。
富业巷的拥堵并非偶然,周边写字楼聚集带来的用餐需求、外卖行业的高频流动,让本就狭窄的道路成了拥堵点。为此,联合整治队伍没有简单采用“一刀切”的禁停模式,而是划定“蓝黄骑士专属 VIP 停车位”,用“停得规范系统不派‘乌龟单’”等趣味标识强化引导,在守住管理底线的同时又兼顾了实际需求。
丰北社区还通过外卖小哥负责人微信群提前告知停车点位,并预留联系渠道,方便小哥随时反映问题,确保及时响应处理。
要知道,停车难、移车难本就是外卖小哥的日常困扰 ——“饭点时人行道车位常满,好不容易找到空位,取完七八个单出来,后面早已堵得严严实实,根本出不去。” 而富业巷设置的“小哥专属停车位”,让外卖员无需与市民非机动车争抢空间。通过管理,即便在就餐高峰,也能妥善解决停车难题。
与此同时,丰北社区还同步优化“歇会儿吧”服务点位,为外卖小哥备好凉茶、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用品,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为严格管理增添了温情底色。炎炎夏日易让人情绪烦躁,这样的贴心安排不仅送去清凉与关怀,更传递出对劳动者的尊重,有效缓解了外卖小哥适应“新环境” 时可能产生的焦虑与抵触。
“这两天还有不少外卖小哥给我们点赞,道路畅通了,他们往来也顺利不少。”志愿者陈阿姨的话也点出了这场联合整治的成效——一场整治能赢得被管理者的认可,无疑是最大的成功。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藏着城市治理的细节与温度。在这场整治中,联合队员还收到了广东和澳门客人通过奶茶外卖单传递的感谢。一条小巷的畅通,就这样让萧山这座城市的文明形象跨越山海,悄然绽放。
为巩固治理成效,社区还计划通过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优化交通标识;牵头建立“巡查—反馈—处置”闭环定期组织“回头看”;发动居民、商户加入“监督队”,通过“随手拍”“线上反馈”参与管理等方式,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其中,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让背街小巷的“毛细血管”真正畅通起来。
富业巷的“变身”,恰是城市治理向“精细服务”转型的生动注脚。当治理者既能用规则划出边界,又能用温度搭起桥梁,让每一个群体的合理诉求都被看见、被回应,拥堵的“死结”自然会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