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萧山日报

献血“毕业”了 爱心不“退休”

日期:08-11
字号:
版面:第04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盛凤琴 杜科慧

  通讯员 俞丽帅 富慧

  沈传林,一名普通“的哥”,萧山区红十字传林志愿服务出租车队队长,也是献血队伍中的“老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义举。他以一己之力传递大爱,感动萧山,还曾入选“全国好人榜”。

  8月8日,是他60周岁的生日,生日前一天他又一次来到了区献血服务中心成功捐献了300毫升成分血。自2012年起,沈传林连续13年参与献血193次,献血总量超57000毫升(含成分血),相当于14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和,可能帮助超300名病患。

  献血挽救生命 爱心永不退休

  “恭喜你,献血‘毕业’了。”8月7日,在区献血服务中心沈传林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一块刻有“献血挽救生命,爱心永不退休”的纪念杯,也是对他过去13年来挽袖献热血的肯定。

  献血13年,往事一幕幕重现,让他记忆犹新的要数第一次献血的场景。沈传林说:“江寺公园门口经常会有一辆献血车停在那里,那一年,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正宣传着无偿献血知识。我刚好路过,临时决定上车试试,那时候47岁,压根就没想到自己会坚持这么多年,能坚持这么多年,就觉得能帮人总是好的。”

  上车在进行献血前的检查时,工作人员说,他的血液很健康,符合献血标准。于是就鼓起勇气捐献了400毫升。让他感到暖心的是,没多久一条用血短信发到了他的手机上。“短信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大致意思是我捐献的血液已用于临床救助病人,感谢我的爱心付出。”沈传林说,“那条短信我看了很久,突然就明白‘救人’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我的血液真的可以帮助到某个人。所以从那天起,我就想,只要身体允许,就一直献下去。”

  从全血到成分血,从江寺公园的流动献血车到固定献血站,沈传林的献血证攒了厚厚一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区临床用血紧张,沈传林主动前往血站,用自己的血液支援“一线”。

  因为常年献血,沈传林有着一套自己调整身体的方式,不抽烟、不喝酒,清淡饮食、锻炼身体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常态。在他看来,献血不是靠热情蛮干,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更得对受血者负责。

  未达200次的遗憾

  藏着更长久的爱心计划

  无偿献血是一项有大爱的公益事业。据区献血服务中心的数据统计,我区百次献血人士累计有71人,献血200次以上的爱心人士有10人左右。

  根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献血的,年龄可以延长至六十周岁。沈传林的此次献血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献血。

  “其实我以前有个小目标,希望能在退休前献满200次,现在还差7次。”采访时,沈传林的语气里有惋惜,也有释然,“但人生哪有十全十美,193次,已经是我做出的最好答案。”

  193次,基本上每个月他都要去献血点报到,在这过程中,也有人不理解。他说:“一开始也有朋友开玩笑,‘传林,定期要去献血车报到啊?’‘献血献多了是有奖章可以发吧’。我告诉他们,献血有献血证可以发,但我献血不是为了这本献血证,而是为了献血救人。”渐渐地,在沈传林的带动下,身边越来越多的的哥的姐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

  虽未完成自己的小目标,留下了些许遗憾, 但这份“不完美”里,也藏着他对公益的另一种规划。因为除了献血外,他还做了很多善事。

  2009年,沈传林带头发起“萧山区红十字传林志愿服务出租车队”。车队长期结对残疾学生、抗战老兵、困难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帮扶残疾人、接送血透病人等活动,更是连续15年护航高考,每年义工公益总时长达2000余小时,总服务人次达3000次之多。同时,车队向贵州贫困山区学生、地震灾区群众、困难家庭等捐款捐物,累计总价值达10万余元。

  2024年,沈传林美德标兵工作室成立。此后每月15日,沈传林和他的公益伙伴们,雷打不动摆起便民服务台,修拉链、磨剪刀、量血压、洗地毯……为社区居民带去贴心暖心服务。

  萧山区“美德标兵”“最美杭州人——红十字最美人物”“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浙江省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 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对他最美的肯定。

  沈传林说:“献血方面是我‘退休’了,但公益我会一直做。”近期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组织美德工作室的志愿者和社区艺术团去瓜沥残疾人之家送表演。这个暖心故事将持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