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沫
最近看了也听了几本关于情绪管理的书籍。这本《你可以有情绪,但别往心里去》,我觉得是讲得比较客观和全面的,也更加有共鸣。
这本班曼曼写的关于情绪的书,在书封上,有两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你可能听过的挺有名的金句:“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你不开心就不要参考。允许自己感受,但不被情绪左右。”这很好地道出了情绪的底层逻辑。另一句是可以奉为金句的话——“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情绪是你的自留地,不是别人的跑马场。”
这本书从情绪本身出发,从多个维度分析了情绪的由来、意义、管理等较为细致的一些问题。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都是正常现象。不必去刻意地抑制它、回避它,但你要明白情绪的发生,并有效地进行适当地觉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管理。
书里说,有情绪是生命力的象征,情绪是生命的流动,它有进也有出。现代人为什么道理都懂,但却难以控制我们的小情绪,导致心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破防”了。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下,许多人很容易就“破防”,成为情绪的“奴隶”。所以修炼情绪韧性就显得很重要。
该书深入剖析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情绪,比如孤独、抑郁、焦虑、暴力、失败、被害妄想、安全感、负罪感、无力感、迷茫感、遗忘力、好奇心、遗憾等等正面或负面的情绪类型,详细介绍了这些情绪产生背后客观的逻辑。
一旦我们懂得如何去调整情绪,拥有良好的情绪韧性,我们就可以接受任何结果了,也就是能够在心理上允许一切发生。当你能够建立起心理的韧性时,你就也不会担心偶尔的情绪失控甚至“决堤”了,当你能够随时出发去情绪稳定地做某些事后,你就成为了不确定世界里那个最松弛、最自由的人了。
这里所说的“情绪韧性”或是“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或创伤时,能够有效应对并恢复的能力。它不仅帮助人们在困难中保持心理健康,还能促进个人成长。
这本书告诉我们,“心理韧性”是可以提升和锻炼的,关键要素是能够学会情绪调节、拥有乐观态度、要以社会作为支持,建立起有能力应对情绪本身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摒弃受害人心态和思维、相信信任他人的力量等,并通过培养积极思维、增强社会联系、设定现实目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应对技能等提高我们的心理韧性。
本书主张“心理韧性”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锻炼增强的能力。通过积极思维、社会支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应对技能的学习,从而使得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心理健康并促进成长。
通俗来说就是,人可以大胆表达情绪,拒绝过度反思,正视内心需求,别和自己过不去,学会释放负面情绪,这些种种都是我们应对情绪崩溃的绝佳途径。这也是我们过松弛有度的自在人生而要去不断学习的情绪管理技巧。
如果你曾对情绪问题或情绪管理感到困惑,那么这本书也许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有效的控制和应对情绪的参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