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占海
在一次节目中,有观众问张信哲,是不是在乎别人说他是过气歌手。主持人撒贝宁在一旁解围说,过气只是一种时间状态,并不意味着一个歌手被歌迷抛弃。恰恰相反,他会被歌迷牢牢记住。不过那批歌迷长大成熟了,他们不会再用狂热的方式支持他,而是默默把他记在心里,他会成为歌迷永远的神。
我觉得撒贝宁不仅完美诠释了所谓的“过气”,而且精准地表达出了中年人的情感状态。中年人的情感,不会再像青年时代那样张扬外放,但你不能认为曾经的情感消失了。
比如我们这代人,喜欢过那么多曾经风靡的流行歌曲。那时候我们为了追一个歌星,在本子上贴满他的大头照;为了买到一盒他的专辑磁带,费尽心机。那些歌,那些人,陪我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有些歌是我们的午夜珍藏,抚慰过我们青春的迷惘和疼痛。我们也曾用一整天把一首歌听上千百遍,连梦中都是熟悉的旋律。那些流过的泪和受过的伤,都在歌声中平复。哭着痛着的日子,有些歌成了最好的药。当热烈的情感退潮之后,生活也随着时光的洪流走向了开阔平坦的境界。我们常常误以为,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歌,都已经淡忘了。
可是,谁在街角处听到一首老歌而心潮涌动?谁在喧嚣中听到一首老歌忽觉时光倒流?谁在人海中听到一首老歌而泪流满面?我们不仅没有遗忘,当初的情感反而更加炽热。虽然我们假装平静地擦去脸上的泪痕,低头笑笑自己的情难自抑,但谁能忽视再次被老歌打动时的心海狂澜?中年人的情感,经过沉淀之后更加深厚了。
在时光的流逝中,中年人学会了收敛热烈奔放的表达方式,而以更深沉的方式呈现。如同一坛酒,刚刚酿造出来的时候,可能口味热辣,可经过了时间的窖藏,这坛酒最终有了陈年老酒的味道:细腻绵柔,深沉醇厚。岁月的打磨,经历的锤炼,让中年人学会了把情感珍藏在心底,任凭它默默酝酿、发酵、沉淀,渐渐散发出醇香之味。
年轻时的情感,如浮尘一般,轻飘飘的,四处飞扬。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也有了最终的归宿。年轻时我们以为爱情是海誓山盟,中年后才懂得爱情是相濡以沫;年轻时我们以为友情是两肋插刀,中年后才懂得友情是肝胆相照;年轻时我们以为亲情是依靠依赖,中年后才懂得亲情是惦念牵挂……曾经的我们,以为所有的情感都是最浓稠的,不热烈到极致不罢休。
可是,生活赐我们阅历,岁月教我们成长。我们慢慢懂得,大音希声,静水深流。越是深厚的情感,越以最平静平淡的面貌示人。当梦想和希冀的翅膀垂下来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折断,而是因为落地才是最舒服的姿势。
我们终将与生活握手言和,终将与时光相濡以沫,终将在岁月洗礼中领悟人淡如菊的美好,终将在年华逝去中懂得现世安稳的幸福。所有在高山之巅的情感,最终落地为安,变得平实而踏实。这种平实而踏实,并不是冷却和遗忘,而是越沉淀越深厚。
张爱玲小说中说:“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好像是指顾间的事;而对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我觉得,中年人不再沉迷于情感的跌宕起伏,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好像十年八年都是在重复平淡。可是这份平淡之下,藏着的是繁华落尽是深沉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