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农户们如何贩卖自家种的蔬菜等农产品?不少人会马上联想到“马路市场”的景象。
在过去,萧山党湾农贸市场周边的富民路上,就是这样一个“马路市场”。农户们随意在路边摆摊,时常争抢“地盘”,有时还要和管理部门“打游击”。
而如今,这里开启了“共富展销车”模式,16辆不锈钢车拆分成47个“共富展销摊位”,面向党湾本地周边农户或是市场自产自销摊位摊主公平抽签,抽中的摊主每天只需要按时出摊,再也不需要为抢摊位而烦恼。
一个多月下来,这样的模式不管是在农户们心中,还是在周边居民心中,都广受好评。
好评率高,说明这个模式设计和实施是比较合理的。
首先,这些“共富展销车”设在农贸市场周边道路上,原本这里就是集中买卖的地方,人流量稳定且人气较旺。这样的模式,考虑到了多方需求,的确是把事办在了实处。
其次,基于城市管理考虑,随意摆摊不能放任。毕竟只有热闹没有秩序,过于粗放,总归需要做更好的升级。通过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并出台相应规章制度,让原本的杂乱无章变得秩序井然,这就是最实在的“官方出手”。
事实上,这也是基于共富目标而进行的规划。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振兴,也不能忽略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感。对比过去摊位靠抢、风吹日晒的日子,现在这些在“共富展销车”摊位卖菜的农户们的体验,一定比过去强很多。这些不锈钢车经过统一设计,均配备了遮阳雨棚、门帘等设施,让农户们卖菜不再受天气所困,也能切实感受到卖菜的整体环境变好了,出摊的心情自然会更好。
很多时候,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会聚焦民生小事。这些落实到最基层的改变,更让人觉得感动。
目前来看,“共富展销车”模式抓住了农户和居民们的“痛点”。每天下午2点到晚上7点,这里人来人往的景象,令人由衷赞叹。最近这里还利用空闲时间,整合本地农业企业的优质农产品和便民服务,推出首场“共富市集”,让人气又火了一把。
如此来看,富民路上搞起“共富展销车”,也呼应了这条路的名字。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更好地维护并发展该模式,让更多农户感受到“钱袋子”鼓起来了,更多居民体验到“菜篮子”选择更多了,如此才是实现共富的理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