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佳佳
5月13日,瓜沥二幼花田园区的七亩金色花田里,一场充满童趣的“油菜籽探秘之旅”正热闹上演。小农夫们手持小镰刀,在阳光下挥洒着晶莹的汗水,木槌敲打油菜荚的“砰砰”声此起彼伏,圆溜溜的菜籽欢快地蹦跳进竹筛里……在这里,劳动不是任务,而是泥土与童心的温暖对话;收获的不只是沉甸甸的油菜籽,更是播撒在幼小心田里爱与成长的种子。
“哇,油菜长得比我还要高!”孩子们踮起脚,用稚嫩的手指丈量着茎秆的高度。园长何红燕轻声细语地讲述着油菜籽的故事,孩子们立即竖起耳朵。原本传统的农事活动,就这样变成了妙趣横生的探究课堂:孩子们自主成立“工具博物馆”,从木槌、筛子到小推车,每一样工具都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割油菜时,他们小心翼翼地握住镰刀,模仿着大人的模样,轻轻一割,油菜籽便应声而落;打油菜籽时,他们又聆听到“用力压,荚果会唱歌”;而在筛油菜籽时,他们则发现“筛子斜一点,菜籽跳舞更欢快”。“劳动是最真实的课堂,孩子们在泥土里学会了观察、合作,更学会了创造。”园长妈妈欣慰地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这场油菜籽收获活动加入了一抹青春色彩。来自萧山八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也来到了花田,和孩子们一起收割油菜籽。这种首创的跨年龄合作方式,也为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劳动体验。“七亩花田是孩子们的劳动基地,也是幼儿园的‘社交试验田’。”何园长透露,未来,幼儿园计划将这种合作模式延续下去,邀请小学、初中等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共同参与,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协作中激发潜能。
收获的喜悦并未就此结束,经过一番细致的晾晒、筛选、称重,沉甸甸的油菜籽被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装袋。后续,这些凝聚着汗水与欢笑的油菜籽,将变成清亮的食用油,带着童心的温度送给萧山八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和村里的困难家庭。“在这趟丰收旅程中,孩子们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不仅是收获,更是分享。我们希望,这一颗颗有爱的油菜籽,能在更多人心里生根发芽。”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感慨道。
近年来,瓜沥二幼花田园区将农事活动升华为教育的创新载体。每年的油菜田,成为了老师探索幼儿教育的“成长实验室”——孩子们在这里体验劳动魅力、触摸自然规律、解锁社交密码、感悟生命循环。正如那裂荚而出的菜籽,老师们相信,教育的果实终将突破幼儿园的围墙,撒向更广阔的天地。看,瓜沥二幼花田园区的农事课在劳动、合作与爱里,和孩子们一起自然而然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