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佳佳 通讯员 沈琳
5月13日清晨,市心幼儿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生”——他们头发花白,微微弓着腰,却和孩子一样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这是幼儿园创新推出的“银龄开放日”活动,邀请了300多位祖辈家长以“插班生”的身份重返幼儿园,在体验现代幼儿教育魅力的同时,开启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教育探索之旅。
祖孙同堂,在游戏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在“给爷爷奶奶挑染头发”艺术活动中,孩子们发挥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稚嫩的声音描绘着心中爷爷奶奶的“新发型”:“奶奶染彩虹头发最好看、爷爷的头发是卷卷的……”这些天真话语,不仅是孩子对美的独特理解,更是祖孙间跨越时空的温暖告白。而在“接力传球”活动中,爷爷奶奶仿佛穿越回童年,活力满满地参与其中,与孩子一同奔跑、欢笑。此时,孩子们不再是被照顾的一方,而是变成了热情的加油者。在一来一往的传球间,沟通交流在不断地深入,隔辈情感也在不断地升华。
“真没想到幼儿园的游戏这么有讲究!”刚参加完活动的李爷爷一边擦汗,一边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单纯地玩,今天亲身体验才发现,每个游戏都藏着智慧,老师们很用心。”这样的认知转变,正是此次市心幼儿园“银龄开放日”所期待的效果。
活动结束后,许多祖辈都舍不得离开。张奶奶牵着孙子的手,动情地对老师说:“以前都是我教孩子,今天反倒是孙子教我玩游戏,真的太幸福了。”一旁的其他老人也纷纷点头附和,有的还掏出手机,让老师帮忙拍下难忘的瞬间。
从旁观到共学,点亮隔代教育的智慧之光
市心幼儿园的“银龄开放日”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次家园共育的生动实践。活动的最后,老师们还举办了一场“微型”祖辈家长会,通过分析和介绍班级现况、幼儿成长特点、幼儿园一日生活等,进一步深化祖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
这个家园共育实践,成功打破了传统隔代教育的认知壁垒,不但让祖辈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经验传承者”变为“新知学习者”,还让家园关系完成从“单向配合”到“双向赋能”的跃迁。这种转变意义非凡,它让教育的每个主体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孩子们在祖辈的陪伴中获得更丰富的成长养分,自由绽放童真;祖辈们在参与教育的过程中,重温自身价值,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们则通过与祖辈的理念交流,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孩子个性化成长。“当老人真正走进教育现场,家园共育就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市心幼儿园园长丁春燕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次活动的创新,也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接下来,我们将定期开设各种‘银龄开放日’活动,让隔代教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记者手记:
市心幼儿园的“银龄开放日”看似是一场简单的亲子活动,实则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实验。它让我们看到,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事、父母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事。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如何让祖辈与孙辈更好地相处?如何让传统教育经验与现代教育理念和谐共生?市心幼儿园用这场实践活动给出了答案:打破隔代壁垒,让祖辈与孙辈在共同学习、共同玩耍中找到共鸣,让教育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
这种创新的共育模式,加深了老人与孩子之间的隔代情感,点燃了老人学习的热情,更重塑了他们对幼儿教育的理解。这或许也是“家园共育”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创新实践涌现,让教育真正成为跨越年龄、跨越时代的共同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