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洪斐 来舒
近日,“‘脆皮’年轻人”话题频频冲上热搜:打喷嚏导致椎腰间盘突出、伸懒腰扭伤了脖子、憋笑导致鼻动脉破裂……种种莫名其妙的意外让人哭笑不得。
所谓“脆皮”年轻人,意思就是指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身体却有不少隐患,甚至脆弱到了“一碰就坏”的地步。
除了容易受伤,身体内部也比较“脆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传统认知中的“老年病”,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上。不久前,知名游戏区博主“Dota牛蛙”就因尿毒症去世,年仅38岁。
“脆皮”年轻人这一戏称背后,是年轻群体对自身生活方式的警示和忧虑。“脆皮”年轻人已不再是个例,而是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贴上了“脆皮”的标签?为此,记者走访了区内多家医院。
医院康复科成了打工人的“赛博疗养院”
你有没有发现,当代职场人似乎陷入一个“健康怪圈”:办公室椅子越换越贵,体检异常项却越来越多;健身卡越办越多,身体报警却越来越频繁。在这场与亚健康的拉锯战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医院的康复科进行理疗、锻炼。
程序员僵直的“鼠标手”、设计师前倾的“乌龟颈”、教师浮肿的“静脉曲张腿”、网络主播嘶哑的“声带小结嗓”……很多身体“零件”的异常,在这里可以找到对应的“维修方案”。热敷、电疗、针灸、艾灸、“吊脖”……这些康复项目也成为了年轻人的热门选择。
近日,记者来到了区中医院的康复科,短短1小时的采访,就碰到了4位正在康复理疗的年轻人。年轻人的“脆皮”现象,在医院的康复科得到了直观印证。
●“脆皮”年轻人的健康危机——运动意外
运动损伤是年轻人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在医院康复科,运动损伤的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其中,一些人是因为长时间不运动,一时心血来潮想锻炼健身,结果不小心弄伤了自己。
年轻姑娘小周就是因为“撸铁”导致了手臂骨折。她进行举重训练不久,想着给自己加点难度,就多做了几个,结果出意外了。经过检查,小周的情况属于左侧肱骨远端骨折,骨折线较长,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姿势错误或者盲目上强度,容易引发运动损伤。健身教练小洪就遇到过一些年轻人因健身方式不当引发的伤病案例。他说:“错误的运动姿势或是超负荷的负重训练容易导致手腕、肩关节等部位受伤。”
医院康复科康复技师韩梦瑶说:“因为运动损伤来治疗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有的患者是打球受伤的,也有的是在健身过程中扭到的,像手腕、脚踝、膝盖等部位受伤最为常见。前几年来就诊的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现在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据医院就诊数据统计,医院康复科去年的接诊人数9672人次,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4290人次,占比44%。
康复科医生提醒广大年轻人,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大强度。运动过程中,如果要做一些剧烈运动或是大重量运动时身边最好有人陪同保护。此外,还要选择合适的衣服鞋子。更为要紧的是,运动后的拉伸也很重要,必要时可以用局部冰敷的方式,减少运动后产生的肿胀和肌肉酸痛,及时缓解疲劳。
●“脆皮”年轻人的健康危机——肩颈、腰椎提前“老化”
曾几何时,白领们的“职场后遗症”有标准解决方案:肩颈酸痛就找人推拿。如今打开社交平台,热门笔记早已从“网红按摩店打卡”变成了“医院康复科挂号攻略”。这种转变背后隐藏着残酷现实:“颈椎反弓”“腰椎间盘突出”等情况开始出现在“95后”甚至是“00后”的病历本上。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刚工作一年的职场新人小许。采访当天,小许接受的是颈部电疗。这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利用不同的电流以及电磁场来治疗疾病。每次电疗时长20分钟,两个贴片贴在肩颈部,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神经末梢,能够有效缓解颈椎周围的肌肉紧张和痉挛,从而减少疼痛感。
小许说:“我肩颈出现问题已经有一年时间了,之前医生拍了片子说是颈椎曲度改变,压迫神经了,时不时会出现肩颈疼痛、手指麻木的情况。现在工作经常要对着电脑,颈椎不适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现在一周来康复科‘打卡’两次,每次做完,都会感到肩膀松了不少。”
跟小许一样,很多办公室一族都备受肩颈问题困扰。除了电疗外,很多年轻人还扎堆“吊脖子”,缓解颈椎不适。去年一年里,区中医院“吊脖子”接诊量就达到了912人次,其中年轻人占比35%。
其实,这个“吊脖子”专业名字叫颈椎牵引,属于一种物理治疗的方法,用牵引带绑在患者头上,然后给予一定的力量进行牵拉。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吊脖子”,颈椎牵引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需对病人进行评估以及颈椎肌力测试,再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诊断,才会建议牵引治疗。
●“脆皮”年轻人的健康危机——肥胖、三高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全国居民肥胖和超重问题日益突出,全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超50%。去年10月份,省疾控中心发布的全省人群体重数据显示,浙江体重超标的比例高达47.6%,超过2400万人,并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超重和肥胖会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部分癌症等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患病风险。
前段时间,区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27岁的年轻患者。事发当天,小汪因为左上腹反复痛2天来医院就诊,结果在抽血的时候抽出了“牛奶血”,他的甘油三酯指标高达61.41mmol/L(正常值为<1.70mmol/L),被确诊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长期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导致他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脂血症,进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小汪的病情重、发展迅速,转入重症医学科后,主任沈晓圆在充分评估小汪病情之后,决定为其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经过治疗,他的甘油三酯指标降到了3.73mmol/L(正常值为<1.70mmol/L),腹痛明显缓解,第二天顺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医生说,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因血液黏度增高引发胰腺外脂肪栓塞,导致胰腺缺血缺氧,继而加重炎症的扩散,继发感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类似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健康问题的案例并不罕见。一名22岁的年轻小伙因为感冒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血红蛋白量只有49g/L(男性正常值为130—175g/L),相当于严重贫血状态,原因竟是不良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导致其痔疮持续出血;一名18岁的高三学生在开学前一天因剧烈呕吐来到区中医院就诊,本以为只是吃坏肚子,却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此外,区一医院脂肪肝门诊接诊的病人中,有30%—40%患者是年轻人,其中不乏青少年……
“脆皮”问题关键还是在“里子”
“脆皮”年轻人的出现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熬夜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熬夜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以至于易醒、早醒、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找上门。
此前,记者采访了数十位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受访者均为职场人士,其中近八成的年轻人表示晚上12点后才睡下,仅两成表示会在11点前入睡。午夜后入睡是年轻群体中的普遍现象,有人甚至要到凌晨两三点才入睡。
根据中医理论,熬夜会造成肝肾精损伤。肾精为先天之本,充养五脏六腑。肾精亏虚,造成五脏六腑亏虚,进而造成肾虚、脱发、心悸等病症。
“用最贵的护肤品,吃最好的保健品,熬最深的夜”,几乎成为当下一些年轻人生活的写照,他们表示:“睡觉前不刷会儿手机,总是感觉缺了些什么。”
其实,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会破坏睡眠习惯,还会引发睡眠拖延。因为很多电子设备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释放,造成生物钟错乱,降低睡眠质量。长时间睡眠不足,不仅会出现黑眼圈、皮肤暗沉等外在问题,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熬夜后,有些人还喜欢吃一些补品或药物来获取心理安慰。殊不知,盲目服用补品或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脏和肾脏代谢负担,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此外,高脂、高盐、高糖等饮食习惯,不仅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
年轻是资本,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挥霍。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远离“脆皮”状态?
对此,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做好体重管理,优化饮食结构,餐盘中应包含蛋白质、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尝试地中海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是谷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物摄入量结构的平衡,比如吃饭八分饱,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等。保证充足的睡眠,管住嘴迈开腿才是保持健康的“良方”。在工作学习中,年轻人也要学会减压,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交流,缓解压力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