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萧山日报

“文化管家”解锁乡村文化密码: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破茧之路

日期:05-19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项亚琼  通讯员  边程程

  在临浦镇,一场以文化为纽带的变革正在发生。当文化管家带着专业与热情扎根村社,他们不仅激活了村庄的文化基因,更以“联盟思维”打破村村壁垒,让散落的乡土文化资源串联成网,催生出全域联动的文化生态。这种从“单村独舞”到“文化联盟”、从“单一服务”到“全能运营”的跃迁,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破界联村  激活文化共生力

  今年2月,颜伊倩带着新身份上岗,担任横一村、横二村、浦南村及浦二村的文化管家。她在走访中发现,口袋日益富起来的村民,也十分渴望精神富足。然而想要为富而思乐的村民播撒精神富足的种子,“送文化”过程中各村“单打独斗”举办活动往往面临规模小、资源浪费等问题。

  在区文化馆临浦分馆的指导下,颜伊倩牵头成立人文乡村(红色文化)共建联盟,整合4个村资源推出定制化服务。4月举办的“指尖跃动陶泥韵 匠心守护非遗情”体验活动中,浦二村、浦南村、新港村、新联村等几个村的村民一起参与,让村民在捏塑拉坯间触摸历史,更在协作中打破村界隔阂。  

  这种“文化抱团”模式,正在临浦村社间遍地开花:石塔社区以“闸启万象 水脉千年”品牌串联周边村社,正打造码头市集、老街研学路线;南江村借“诗画南江 墨篆风华”品牌,围绕篆刻做文章,计划组织周边村社开展参观书法篆刻展览等活动来打造其文化品牌……

  目前,临浦镇已根据片区特色,建立起6大文化联盟,即人文乡村(红色文化)共建联盟、民俗文化共建联盟、体育文化共建联盟、孝悌文化(家风家训)共建联盟、书香文化共建联盟、东藩文化共建联盟,让29个村社结成“文化共富体”。“之前作为村文化员,在业务上多是兼任且单打独斗。如今建立起联盟,既盘活了资源,人心也聚起来了!”颜伊倩感慨道。  

  全能服务  解锁诗意新生活

  琴音起,箫声落。一曲《南风知我意》从音响中流淌而出,文化管家陈林身着一袭黑色舞蹈服,带领15名学员感受古典舞的千年气韵。这是区文化馆临浦分馆“午间青春课堂”的一幕剪影——工作日午间,二胡、手工编织、葫芦丝、爵士舞、古典舞等免费课程,让上班族在1小时内实现“文化快充”。

  自4月中旬启动以来,这一“小而美”的课堂形式正成为临浦文化惠民的金名片,让传统技艺“活”起来,群众生活“潮”起来。“今年年初,我们在镇域内开启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模式后,由服务公司专门招聘了6名村级文化管家,整体年轻化、有学历、有才艺,且对文化工作抱有热情。‘午间青春课堂’只是文化管家的工作内容之一。”临浦镇党建群团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临浦,文化管家早已超越“活动组织者”的单一角色,他们被赋予“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定位:是文化活动的策划师、乡村美学的设计师,更是资源整合的操盘手。  

  据了解,自开启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模式以来,临浦镇已开展115 场群文活动,吸引了1900 余人次参与,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完成 15 场场馆讲解,接待 400 余人次参观,文化管家们凭借专业且生动的讲解,赢得了参观者和场馆工作人员的一致赞誉……在文化管家的陪伴下,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随着文化管家在村社不断向下扎根,文化的因子也将更深地渗入乡村肌理,源源不断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让走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更多彩、更动人。接下来,临浦镇表示将加快完善公共文化空间,强化对村社的工作指导,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优化人员队伍,强化专项资金使用效能,为“文化管家3.0”创造良好的保障空间,让辖区群众充分享受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