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9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0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预防糖尿病 四项指标请记牢

  本报讯(记者 林乐雨)近日,60岁的张阿姨拿到自己的体检报告,报告单上显示葡萄糖6.5毫摩尔/升。“这是血糖值吧,结果显示偏高是不是意味着我得糖尿病了?”发现异常的张阿姨很是担忧。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毛瑞阳表示,糖尿病患者一般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已经存在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如胰岛素抵抗,但糖耐量正常;第二阶段是“糖尿病前期”,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仅在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第三阶段进展为糖尿病,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

  体检时,建议老年人重点关注“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判断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或确诊糖尿病。

  “空腹血糖”以连续8小时没有进食测得的血糖值为准。当“空腹血糖”大于6.0毫摩尔/升、小于7.1毫摩尔/升时,属于“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7.8毫摩尔/升、小于11.1毫摩尔/升时,表示“糖耐量异常”。以上两种表现被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为“糖尿病前期”。

  “随机血糖”指一天内任意时间测得的血糖数值,“糖化血糖红蛋白”是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检查。无论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还是随机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时刻血糖值,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影响,尤其是血糖波动大的患者。要准确了解一段时期内总体血糖水平,就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3%至6.5%,其不受偶然因素影响,可准确反映近2-3个月内总体血糖水平。若“糖化血糖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表示血糖控制较为理想;7%至8%为血糖控制一般;8%至9%表明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管理,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若高于9%,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并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长期血糖增高会对心、脑、肾、血管及周围神经等产生不可逆损伤,建议60岁以上人群除日常监测血糖外,至少1年到医院做1次糖尿病指标检查,糖尿病前期患者至少3个月1次,确诊患者1个月1次。当“空腹血糖”大于7.0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毫摩尔/升,并出现典型糖尿病症状时,就可能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自我血糖监测、饮食、运动调整、药物选择等,严防急性及慢性病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