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9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9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甲鱼肥 石蛙壮 果树丰

这场双向奔赴成果多

  见习记者 韩林园 通讯员 郑豆豆

  昨日,衢州市衢江区“傅甲天下”共富工坊内,银发专家傅孔明和新农人傅星如一起忙着研究稻鳖养殖。

  这间工坊是两位新老农人一同经营的农场。利用“银发人有技术,新农人有场地”的优势,他们强强联合实现共赢发展。

  近年来,衢江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把银龄工作室的“微力量”汇聚成撬动乡村振兴的“大能量”,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充分发挥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的经验技术,让银发人与新农人双向奔赴。

  石蛙变成“黄金蛙”

  每年的春秋两季是石蛙活动最频繁、生长最迅速的季节,也是养殖户们最忙碌的时候。这些天,常能看见“映山红”老干部工作室成员饶文岳在“鸿业石蛙”共富工坊指导养殖的身影。

  饶文岳从事生态养殖领域多年,是种养殖行业和销售领域的行家。听说村里90后要创办“鸿业石蛙”共富工坊的消息后,他便来当起了“红管家”,积极传授石蛙养殖技术,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在老专家和新农人的协作下,“鸿业石蛙”共富工坊的商品蛙年产量高达3万斤,销售额达720万元。

  果树变成“摇钱树”

  农业老专家胡水泉通过“空中课堂”在线传授农技知识,借助互联网的浪潮帮助新农人。“现在种田人年轻化,但毕竟缺乏生产实践知识,有了老专家的指导,他们心里也能够更加踏实。”

  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农谚解答农技问题,讲果树栽培时,他说“无水不长树、无花不结果”;讲水稻管理时,他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工夫才增产”。他还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让讲课形式更加生动、鲜活。

  目前,全区已挖掘农业、经济、文化等领域银发人才32名,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培训1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