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1版: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四个信号提示湿气过重
“加湿”行为应尽可能避免
《黄帝内经》中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意思是,秋天体内湿气过重,冬天就容易引发咳嗽等疾病。中医专家表示,留意四个信号,有助识别湿气。
身体困重:感觉全身乏力,双下肢发沉。
大便稀溏:大便黏,容易粘马桶。
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
关节疼痛:特别是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关节不适。
如何应对?医生提醒,日常生活中有4个习惯是“加湿器”,应尽可能避免。
久坐不动。运动少的人,常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瘀积湿气就会越多。
常熬夜。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到了休息时间还不睡觉,肝脏也得不到休息。身体就容易出现头昏脑涨、眼睛干涩胀痛等肝胆湿热的症状。
偏好肥甘厚味。肥甘厚味是指辛辣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中医认为,过食油腻食物会伤害脾胃,降低运化能力,从而助长湿气生成,凝滞体内。
贪食生冷。从内生湿邪的角度讲,贪食生冷、酒饮,以及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生湿。这些因素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变差,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湿气在体内累积。
医生建议,运动后微微出汗可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湿气排出。推荐跑步、健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还可以每天练习八段锦,适当排汗可加速机体“排湿”。
据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