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5版:浙里养俱乐部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做客人”到“请客人”
过年走亲戚,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古人云:“三年不上门,亲戚也不亲”。小时候,在我们嘉兴一带,走亲戚称作“做客人”,我家没有路途遥远的亲戚,最远的外婆家也就三四公里路程。那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就连自行车也没有,“做客人”全靠两条腿,再说道路也都是泥土,连像样一点的石子路也很难找。春节期间遇到大冻天,坑坑洼洼的烂泥路结满了薄冰,早晨冻得梆梆硬,中午时分温度升高,薄冰开始融化,穿着布鞋的人们无法行走,所以上午去“做客人”都要赶在开冻(即冰融化)前。
“做客人”对于我们这些小孩来说,是件高兴的事。身上穿着笔挺暖和的新衣服,脚上穿着母亲一针一线做的新鞋子,人也神气多了,“喜气洋洋”在童稚的脸上油然而生。
“做客人”关健还在于有好东西吃。过去物质匮乏,很多在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在过年都可以吃到。因此,今天去外婆家,明天去姑妈家,你来我往,每天排得满满当当的,对小孩来说就是一个字——吃。刚到亲戚家,一碗热气腾腾的镬糍糖茶就放在你面前,糯香可口、甜甜蜜蜜,一口落肚,身上的寒意一下子消除了。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进步,如今的嘉兴农村,由于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已经从原来的“做客人”变成了“请客人”。每家每户根据亲戚的多少,从每年的元旦开始,甚至更早,在饭店或自请厨师在村文化礼堂办上几桌或十几桌,用上新鲜可口的食材,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也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的巨大变化。到了大年初一,没有了“做客人”的羁绊,人们背起行囊,带上一家子,或坐高铁,或乘飞机,或自驾,去天南海北旅行,去各个旅游景点游览,开启惬意的新春生活。
陆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