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1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

  作者 张志灿

  横坎头村位于宁波余姚市梁弄镇南首,村内遍布丰富的红色旅游、历史人文资源及自然生态景观,享有“浙东红村”之称。20年来,我见证这座红色小山村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按照“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思路,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实现蝶变。

  守好革命老区主根脉

  2001年,我当选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当时6个自然村刚合并,村里集体经济负债45万元。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并村不并心,村民信心不足”的问题,经过村党委班子多次研究讨论,决定把“支部建在坎上”。

  我们在6个自然村建立“前哨支部”,把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要求党员“先锋引领、党群连心、排除万难、爬坡过坎”,这就是我们现在“锋领过坎”党建工作法的最初由来。

  在党建统领下,群众越来越信任村党委,我们的“前哨支部”也被老百姓称为“坎支部”。我们进一步推进“前哨支部”标准化建设,创新推行“联六包六”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即1名党员联系6户农户,包干意见收集反馈、矛盾纠纷解决、重大事项传达、违规事项劝阻、结对共建帮扶和惠民政策宣传等6项工作,归纳提炼“锋领过坎”党建工作法。

  横坎头村的党建名片打响了,每年有超过30万名党员干部到我们村开展“初心之旅”。

  耕出红色旅游新气象

  村里红色资源丰富,但没得到好的推广。2003年,我作为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对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进行保护性修缮的提案,引起上级重视。

  2004年,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征迁工作全面推开。我带领全体村干部一户一户地解释政策,签约动员。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晚上上门做工作,哪怕是前一天刚碰了钉子,我仍照访不误。通过整整8个月的努力,终于使48户村民顺利搬迁。很快,旧址群被修葺一新。我们新建游客中心,完善配套设施。

  如今,每年到横坎头村旅游的游客从最初2万多人次增加到如今60余万人次。

  盯出绿色农业新渠道

  我和宁波市农科院的农技专家一致认为,如果在横坎头村种植樱桃,效益会非常好。为争取种植资金,我盯上了宁波扶贫办、宁波农办,每个月都要跑好几趟,有人在背后叫我“蚂蟥书记”。“我就是要发挥蚂蟥精神,咬紧不放,强力推进项目工作。”经过努力,我终于争取到了村里种植樱桃的扶助资金。

  有了资金,村民们却觉得3年周期太长不愿种。我在村党委会议上提出,首批70亩的樱桃园由党员干部带头种。第三年,满山的樱桃挂果了,采摘客人络绎不绝,最后每亩樱桃收入超万元。村民们信服了。

  现在全村有800多亩樱桃,采摘游红火起来,也带动农家乐等系列产业的发展。我又琢磨着种杨梅、蓝莓、猕猴桃。如今特色果园面积已达近千亩,产值近千万元,横坎头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红乡”。(作者曾任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书记、经济合作社社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