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5版:银尚 上一篇 下一篇
九旬老人义务传播
“廊桥文化”二十载
本报讯(通讯员 蒋红燕)温州泰顺的廊桥也享誉中外,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桥梁之典型”。
1929年出生于泰顺的周万巩,目前是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早城社区流动党员,他义务传播“廊桥文化”已二十余载,还将个人筹建的展厅与藏品无偿赠送给家乡。
“当年我开的医馆离附近的廊桥才100多米,北京和上海的专家来考察,我过去看热闹,没想到一句话触动了我。”20多年后,周万巩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我问他们,这种木桥在泰顺有很多,你们怎么这么重视。一名专家说,这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好东西要发扬光大。”
交谈之中,周万巩受到了启发:如果能开发利用好廊桥资源,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事业发展,这对繁荣泰顺农村经济意义重大。
开医馆有钱赚,宣传“廊桥文化”得倒贴钱,选哪个?74岁那年,周万巩转让医馆后开始行动,自掏腰包16万元请工匠建廊桥模型和展厅,并义务担当讲解员,一干就是11年。
85岁那年,周万巩从在展厅讲解宣传“廊桥文化”转向在学校、政府做技术指导。两年前来到钱塘后,精神矍铄的他仍奔忙在弘扬“廊桥文化”的路上,将中华传统技艺与文化之美送到课堂、部门和社区,把传统文化种子播撒在人们心田。
自从打算为家乡的文化宣传和旅游发展做点事,他就开始搜集资料,落实场地,学习充电讲解知识。经过一年多筹备,2003年5月1日,泗溪廊桥文化展览厅正式向社会开放。
周万巩独立筹建的这个展厅仅有50多平方米,里面放置了20多座廊桥模型,100多份实物资料则囊括了全国39座国家级保护的古廊桥资料及泗溪镇历史资料。为了让廊桥文化影响更多人,他全年无休,每天通过这个宣传窗口为游客进行义务讲解。11年间,周万巩共义务讲解两万多次,接待来自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的游客100多万人次。
二十多年来,周万巩编撰自费印制了四个版本的廊桥文化宣传书册,如今96岁高龄的他还在继续梳理优化宣传内容,为后继者提供参考。一直以来,他还坚持走进偏远山区学校宣讲廊桥知识,让孩子们了解“顶”“撑”“编”“压”的廊桥建造技巧,从历史中感受“廊桥精神”,真正懂得“舍己为公,助人为乐,积德行善,持之以恒”为“廊桥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