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1版: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三件事看似休息 实则消耗精力
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当你感到疲惫时,会选择什么方式休息放松呢?吃大餐、追剧,还是睡懒觉?
专家提醒,很多行为表面上看似是休息、放松,实际却是消耗精力、损伤身体和败坏情绪。今天就大家一一解析。
睡眠过度:越睡越困倦
睡眠不足会让人错过修复身心的机会,因而精神不济、心烦意乱,久而久之,损伤身体健康。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睡眠过度也会引发问题,相当于电池电量已满格,但仍不断充能,可能会导致过热,甚至爆炸的后果。
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度都是抑郁障碍最重要也最典型的诊断标准之一。一项大型调查发现,长期的过度睡眠与较低的智力水平、糖尿病、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不孕等疾病的高发病率有关。
刷刷手机:越刷越焦虑
在多数人看来,刷手机可谓是“最佳短效非处方类止痛剂”。尤其是短视频,持续高强度视觉和听觉刺激,引发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再多烦恼都能抛诸脑后。
但其实,这种对大脑持续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限值,原本能让你快乐一整天的“剂量”很快不再起效,只能加大“剂量”,或者因为被迫“戒断”而痛苦难耐,甚至影响你的情绪感受和行为模式。
此外,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者拥有更高水平的错失焦虑症。这是因为随着手机性能的强大,网络社交媒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随时随地能从巴掌大的手机里了解到他人的各种状态,进而增强了人们的错失焦虑。
过度休息:越休越疲惫
感觉很累时,人们的第一选择往往是“多休息”。休息能快速恢复体力、利于身体修复的事实毋庸置疑,但要警惕休息时间过长。
长时间休息不动弹更易疲惫,尤其是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忙忙碌碌不停歇、在精力不济的时候长时间休养生息这样走极端的生活模式,是慢性疲劳持续的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当染上病毒性疾病时,休息越多,6个月后就会出现越多症状;而白天休息时间过长则是导致睡眠模式紊乱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当你得了急性病或感染病毒时,短时间休息才是正确的做法,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不妨在身体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做适量的、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
总之,劳逸结合的作息才能永葆活力。
据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