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建一幢“浪漫满屋” 和爱人慢慢变老
本报记者 赵培希 张文利
这世上最浪漫的事是什么?花20年时间,亲手打造一个家,和妻子一起慢慢变老,陪着儿子慢慢长大。这是70岁朱小杰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并身体力行将之付诸实践。
住在这样的家里是什么感受?在刚刚过去的父亲节,记者奔赴温州,采访了这位将浪漫视作长期主义的男士。
生活乐趣藏在家具里
“人总留恋美好的事与物,重返美好的过往,又能站在当下。”——朱小杰随笔
见到朱小杰时,他刚从2850公里外的俄罗斯落地温州龙湾,不见一丝疲惫:一身优雅整洁的白衣白裤,白色鸭舌帽下是标志性的复古刘海,仙风道骨,飘逸出尘。
0岁设计师的“灵魂居所”是什么样的?藏着哪些天马行空的神奇脑洞?
这里从前是闲置生产车间,朱小杰一双妙手“生花”,将冰冷旧厂房改造现在的样子:一楼是宴客餐厅,二楼至四楼是家居展览馆,最顶上两层才是一家人的生活区。
他亲手设计出来的家具,漫溢着扑面而来的烟火气,蕴含素履以往的家乡记忆,又不失奇思妙想的现代趣味,让人感受快乐。
比如占据餐厅主位的跳泉圆桌。环形桌面正中间围合一汪清水,满是传统水墨画的东方韵味。我们正欣赏时,朱小杰轻俯下身,轻轻拍击桌面,霎时,水柱腾空跃起,又轻盈隐入水面。当拍击桌面的力度和节奏发生变化,水珠的数量和跃起的高度也随之改变,忽高忽低,忽紧忽慢。“古人宴席,会击缶而歌、曲水流觞,一顿饭都能吃出及时行乐的美好。”朱小杰说幼年在山边生活,从小伴着水长大,平日都是上山取溪水饮用,因此设计中总有水的影子。
温州的瓯窑声名远扬,朱小杰用它设计了一款水培瓶的吊灯。灯口是淡青色瓷器,灯身材料取自于废弃玻璃瓶,在内壁打个洞,瓶子里装点水,插几株水仙花,淡黄色光晕打在四方餐桌,餐厅一隅便生机勃勃起来。由于使用充电电池蓄电,若是遇到停电,也可以拆卸下来作为临时手电筒,实用又有趣。这是他赋予家的生命力。 详见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