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8版:乐游 上一篇 下一篇
杭州爷叔缘何为它“上户口”?
原来竟是供水系统“王者”
本报讯(记者 乐美真) 近日,“大井巷”成为社交平台上呼声最高的杭城打卡地之一。1月2日,记者来到大井巷22号,轻推敞开的石门而入,空间不大,却别有洞天。只见凹形二层围廊围成天井,井面开5眼,井圈为水泥制,呈六边形,井圈南北面都竖刻“古大井”三字。
“这里是一口开凿于五代时期的古井,又名大井,旧名寒泉,吴山井,大井巷亦以此得名。”杭州市上城区文广旅体局四级调研员潘守卫说。
首先是服役超过千年,是杭州早期供水系统“王者”。这口井曾与杭州人同患难。南宋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城中河道干涸见底,很多井也几乎枯竭,这口井却还是“满杯”状态。百姓们听说此事,便挑着木桶端着盆纷纷赶来,果然能见井水清澈涌动,大家就靠着这口井度过难关。
井在现代城市中的使用价值逐渐在衰退,但在城市景观、文化传承上的价值依然仍不可替代。2017年,一群65岁左右的居民自发成立杭州首个民间古井研究协会,每天分两个时段对17口古井进行巡逻、记录。2018年,又开始编写《坊巷古井名录》,给古井“上户口”“进编制”。同年,南宋御街·二十三坊综合保护工程实施,有关部门不仅适时清淤井底,还对汲水设施等做好维修保养,并委托专业机构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公示结果。
2020年,清河坊片区开启改造提升计划,这口井也引起人们的讨论。“干脆弄个井文化博物馆吧,以大井为核心,把杭城的众多井也介绍介绍。”彼时,潘守卫的一句话,使得今天的人们再次走进大井巷22号,除了一眼望见的钱塘第一井,两边走廊上还张贴着许多杭州其他水井的介绍,在这里你可以感受众多井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