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3版:聚焦 上一篇 下一篇
适老化“爆改”遭遇挑战,如何破题?
(上接头版)
不了解、不舍得、怕麻烦 老年人心理变“拦路虎”
“我现在身体还好,不需要改造,等真需要的时候再说吧”,谈及适老化改造,一部分受访老人不以为意。
我们将目光看向全省。目前,浙江1339.40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仅占13.6%。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绝大多数低龄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良好,对适老化改造的需求不迫切。大多数老人只在身体某项机能缺失时,才考虑购买适老化产品。因而,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首先要“改造”老人的意识。
首先是“不了解”。适老化改造的重点在于事前预防,尽可能规避居家安全隐患。以跌倒为例,这是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头号杀手”。应让老人及其子女明白适老化改造的初衷,是为了让居家养老老人生活更为便利、安全,预防摔倒、滑倒和撞伤等意外事件发生,而非简单的房屋装修改造。
其次是“不舍得”。居家适老化改造面临的瓶颈,很大程度上还与老人“不愿花、不想花”的消费习惯密切相关。受到传统节俭消费观念的深刻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免费或低成本的服务。“免费改造可以,花钱就算了。”一位家住杭州临平的张大爷直言不讳。
最后是“怕麻烦”。老年人普遍存在怕麻烦心理,改造或者购买产品,既要花钱,还要花精力,想想也就算了。如何减少改造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影响?老年人在改造期间住到哪儿?这些问题看似微小,实则对改造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赛道布局持续升温 市场化发展仍存挑战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后期开始,通过50多年的探索与法规改革,逐步建立了一套适老化社会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介护保险制度、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税收优惠措施,促进了适老化改造的市场化,还带动相关产业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适老化产品和服务市场。
尽管目前国内适老化改造的赛道布局热度不断攀升,但它的市场化发展路径依旧存在不确定性。
作为全国推广适老化改造的先行省份之一,浙江于2020年起将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每年,针对低保低边老年人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今年,步伐进一步加快,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方式扩大补贴范围,采取“政府补一点,老人自己掏一点”的模式,探索市场化路径,使更多老年人受益。
然而从目前看,一些地区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于相关部门的引导和补贴,市场化程度不高。一旦补贴终止,由于用户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市场化进程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