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5版:浙里养俱乐部 上一篇 下一篇
家风传承的力量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质匮乏但亲情浓郁的时代。从爷爷那辈起,家中就有了遇事召开家庭会议共同商讨的习惯,无论事情大小,都要在家庭会议中说一说,这已然成为了我们家独特的“家风”。
记忆中,大伯和堂兄常常在晚饭后走进我家的灶屋。昏暗的油灯下,他们各自坐在矮凳上,手持旱烟杆,谈论着明天的农活生计、村里的各种矛盾以及亲戚们的婚丧嫁娶等琐事,我常常在他们的谈话声中渐渐入睡。
后来,父亲到城里工作,每月仅回来一次,但只要他回来,伯伯、堂兄和大哥们依旧会相聚一堂,继续着家庭会议。随着哥哥姐姐们的成长,谈话的内容愈发丰富,奶奶的健康、孩子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婚配等都成为了讨论的话题。爸爸在城里工作见识较多,很多事情都由他来定夺,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在这一次次的会议中得以维系。
时光流转,随着大家庭人员增多,居住分散,家庭会议似乎有段时间开不下去了,有什么事往往通过电话通报一下。然而,2019年10月的一场变故,让家庭会议重新焕发生机。
侄子告知我母亲脑溢血住院,医生说情况危急,可能保不住命,即便保住也可能是植物人。我匆忙赶回,看到母亲的状况,后悔不已。此前老家拆迁,分了单元房,我在县城买了房,母亲坚持自己身体好,想单独住享受自由。我顺从了母亲的想法,却没想到几年下来,母亲生活规律被打破,身体隐患爆发,脑梗时身边无人,错过急救“黄金期”。
一个月后,母亲虽保住性命但半身不遂,长期卧床,大小便无法自理,精神时好时坏。大嫂组织召开家庭会议,讨论费用和护理安排。在家庭会议的作用下,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母亲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虽承受着肉体的痛苦,却能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地度过余生。母亲离世后,大嫂提议逢年过节大家回老家相聚,召开家庭会议,即便父母不在了,大家庭也不能散。
如今,我们的大家庭已发展到四十多人,分布在不同地域,从事着各异的行业,但在我杭州的小家庭里,依然保持着家庭会议的习惯。大人谈事,孙子在旁嬉戏,这温馨的场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风在这一次次的交流中得以延续。
杭州英才高级中学 冯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