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8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饭桌上的“家风”
每一个家庭中,都有着这么一些规矩。这些规矩端正着我们的行为,修养着我们的内在。
记得从小时候起,家里吃饭的规矩就有很多。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说话,手要端着碗;夹菜的时候,筷子不能在盘子里搅来搅去;要等人都齐了才开始吃饭;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菜,不能一股脑儿的夹很多到自己的碗里……
在我上一年级时,某个周末,我去姑婆奶奶家做客。主人还没到齐,但我实在是等不及了,于是就在座位上拿起筷子。妈妈看见了,立马走过来夺走我手中的筷子,放在一旁。然后在我耳旁轻轻地说:“在外面吃饭要比家里吃饭更讲究礼仪,尤其是在长辈们面前。因为一个人就像一面镜子,他良好的礼仪反映着他的家庭教养和家风,所以我们必须等主人招呼我们可以入座才可以开始动筷,明白了吗?”妈妈的一番话使我有所领悟,于是我看着妈妈的眼睛点了点头。
如果说那次妈妈的教训使我打开了那扇关于家风的大门,那么外公则为我铺平了一条阳光大道。
那是在一个除夕夜,当我吃完饭,准备去看电视时,忽然瞥见一旁的外公正用筷子艰难而耐心地把桌上的几粒花生米夹起来,放进嘴里。我疑惑地问;“外公,盘子里不是还有花生吗?干嘛一定要夹桌子上的啊。”外公看着我,温和地对我说;“我们小时候可没你们这么幸福,吃不饱,又穿不暖,经常只能吃野菜、番薯等充饥,但是你要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个道理!”我望着外公的面孔,心像一壶沸腾的水。于是,我立马拿起筷子把饭碗里的米粒吃得一颗不剩,干干净净。
这就是我家关于饭桌上家风的故事。家风,不是由什么深奥的名言构成,也不是由华而不实的警句组成,而是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让我们为下一代,共同传承起良好的家风家训吧! 杭州市紫阳小学 魏思楠
指导老师:张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