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绕地球赤道1.35圈
星夜奔波守护清洁
每年绕地球赤道1.35圈
星夜奔波守护清洁
杜建国
出生于1974年9月,江苏灌南人,杭州市环境集团垃圾清运员。
本报记者 孙磊 赵培希
通讯员 裘丽
9月24日1时50分,静静的夜,整个杭州酣眠之时,生物钟准时“叫醒”了杜建国。他在一刻钟之内完成起床洗漱穿衣,骑上电瓶车从崇贤行至位于临半路138号的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开始准备工作。
首先来到调度室做酒精吹气检测,通过检测后检查清运车辆,察看电源闸刀,用榔头敲敲轮胎看看气足不足,进而检查仪表盘,记录公里数、油量……这套规定动作他已经重复了5400多天。
确定车辆的垃圾上装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后,这位江苏灌南汉子朝记者憨厚一笑:“咱们出发吧!”
一条行车路线:
十五载南北穿梭
凌晨2时30分,杜建国踩下油门,从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出发,途经临半路、半山路、沈半路、东新路,一路向南。
记者数了数,抵达建国南路斗富二桥东弄附近时,经过29个红绿灯,行车约40分钟。这一路,夜越深,灯越亮,尤其是到了建国路一带,各种网约车、出租车不断穿梭。
“这说明人的活动还很频繁,也就意味着生活垃圾还在不断产生。”杜建国打趣道,“看来今天又是‘满载而归’的一天啊。”他在建国南路垃圾桶放置处靠边停车,一次拉起两个垃圾桶拖到清运车尾部,调整车辆翻斗高度,将垃圾桶提起倒向清运车的翻斗,然后按下按钮,将翻斗缓缓提起,两桶垃圾便全部倒入车中。
今年9月年满50周岁的杜建国,已经在这条单程约20公里的清运专线上驾驶了整整15年,用搭档黄琴的话说,“老杜退伍前在南京当了十多年汽车兵,车子在他手里服服帖帖。”
为什么选择杭州?
“当时听说我们灌南县在杭州有一个流动党组织,专门帮老乡找工作,还把好的项目招引回老家带动就业。我也是党员,感觉挺振奋的。”杜建国说,一是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二是体会到灌南人的团结,三是看到了杭州的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在这里都能找到空间。想干事的人也能在这里干成事。”
为什么选择从事垃圾清运?杜建国笑了:“我生性腼腆,这份工作比较纯粹,适合埋头干活。”
2009年12月,杜建国踏上了杭州的土地。经过一系列技能考试、面试和体检,他入职杭州环境集团。
一辆8吨清运车:每天150公里的无声伴侣
跟着老师傅随车培训1个月,牌号浙A2Y252的8吨清运车,成了杜建国无声的工作伴侣。每天他会驾驶约150公里,清运16吨垃圾,主要负责望江片区和部分小营片区的居民小区。
在春节、“五一”、“十一”等假期里,杜建国和他的搭档依然忙碌着在收运垃圾,这份职业几乎一年365天,风雨无阻。按照每天行车150公里计算,一年下来,他清运垃圾的总里程数能绕赤道1.35圈。
进入“白天不懂夜的黑”工作状态后,昔日的老战友都只能“朋友圈里常相见”了,孩子的功课也全都交给夫人监督。
“因为日夜颠倒,基本没有社交,需要耐住这份寂寞。但从更大层面看,城市的有机更新,是需要有人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默默顶住的。”因此,15年来杜建国很少请假,有时候过年也不怎么休息。这源自他对岗位的一份责任心:“你看,现在杭州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250万,每天产生1万多吨生活垃圾,像建国路一带的老城区,人口密集,越是过年,垃圾越多,年三十晚上我们清运员都是全员在岗的,必须日产日清,请假意味我这活得由别人顶上了。”
对清运专线熟稔于心的杜建国,有时也会遇上意外状况:台风天,道路积水,垃圾桶可能不得不安放在其他位置;有的道路因为老旧小区改造,清运车无法驶入……通常,他都会第一时间和属地社工商量出解决方案,让清运车按照实际情况在最小范围内适时绕行。
硬件的迭代一直在路上。从最早的清洁直运车辆,到定制服务线的开通,再到船车、“微清运”模式的试点,清洁直运模式不断的迭代升级,就连车上的设备也更加高科技,还安装了安全驾驶面部识别等系统。
今年开始,杭州环境集团所属的清运车辆全都在驾驶室新装了挂桶监控屏。杜建国透露,这是为了让清运专员坐在车上就能看清车辆尾部的实时状况。
“我从后半夜开始工作,每天都能看见太阳升起。”杜建国说,日出的时候,感觉自己把一条干干净净的建国南路交还给大家,心里格外踏实,“早上七八时,我已经把头一车垃圾运到中转站了,之后会去吃早餐,有时在萧山,有时在转塘,这个时候特别满足。”
3时30分,杜建国收完第一个站点的5桶垃圾,又从车里取出笤帚和铁锹,将散落的零星垃圾扫堆铲进车内,准备沿着建国南路继续向南。
他笑着给我们透露一个有趣的数据:杭州市环境集团有1292名清运人员,负责477条清运专线。这1292人中,有7人名叫“建国”,而杜建国是唯一一名常年跑在建国路上的清运专员。
“这当然是一种巧合,但也让我倍感自豪。”他露出熟悉的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手记 /
杜建国的手机里存着一首《军港之夜》,这是他会在工作间隙循环播放的一首歌曲,并不自觉跟着低吟浅唱那句“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不难看出,这位憨厚的苏北汉子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保家卫国的意识已经深入脊髓,他在清运岗位上为城市守护着每一个酣眠的夜晚,并将之视作军人使命的延伸。感谢守住寂寞的千万个杜建国,他们值得所有人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