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6版:你好,建国       上一篇    下一篇

从海军蓝到龙井绿

“两个巴掌”代代相传

  葛建国

  出生于1960年10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茶农、非遗传承人。

  林雨尘

  本报记者 赵培希

  9月24日16时,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梵村村的更香茶场,64岁的葛建国正在招待几位从云南远道而来的客人。只见这位老茶人提壶、注水、投茶,细嫩纤毫的绿芽沉入杯底,幽幽清香氤氲而升。

  “很多人以为西湖龙井就忙春茶这一季,我可是围着这片叶子忙了一辈子啊。”葛建国笑着请记者品茶,他说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让西湖龙井成为共富“金叶子”。

  一颗红心:

  从军营磨练到茶场拼搏

  1960年10月,葛建国出生在梵村村。他的父亲曾担任村书记,一直教育几个孩子要好好工作,回报祖国家乡。

  “我的姐姐名叫‘超英’,弟弟名叫‘建生’,寄托了父亲对我们的期望。从小时候起,‘努力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的念头就一直在我脑海里。”葛建国由衷道。

  1978年3月,因着一腔报国梦和军旅梦,18岁的葛建国义无反顾地来到厦门,成为一名海军。这一待就是4年。4年部队生涯,将他磨练成一个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做事严谨的硬汉。

  1982年底,葛建国退伍回到杭州,在家里的杂货店帮忙。对于这样的人生选择,他表示,触动源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的风吹遍了中国大地,也吹动了创业者们时不我待的心。“改革开放给了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一片舞台,让我们有机会去实践自己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意。” 葛建国认为,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手中,一定要牢牢抓住。

  1988年,葛建国父亲将杂货店转为一家茶叶经营铺,一家人开始聚焦这个赛道。“葛家祖上手工制茶到我这一辈,好几百年了。我和姐姐、弟弟从小在梵村村长大,屋后就是茶山,算是童年时期的游乐场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采茶、手工炒茶的技艺。可以说,我们也是 ‘小行家’。”葛建国说,西湖龙井茶里有家族的根和血脉。

  一片绿叶:

  从走出村口到走出国门

  上世纪八十年代,买米买油需要粮票,西湖龙井并非寻常物。为卖茶,葛家姐弟常常骑着自行车离开梵村村,到市区走街串巷沿途吆喝,但收效甚微。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粮票逐渐淡出生活,百姓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茶叶不再是“奢侈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葛建国萌生出大胆的想法:“我深切感觉到传统‘坐商’是行不通的,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我们要‘行商’。”那几年,他把浙江省内的地市乡镇跑了个遍,撒出去十几盒名片,换回来近百个经销商的电话号码。

  1997年前后,葛建国全面接手了家里的茶叶生意,立志要让梵村村的茶叶“走出家门”“卖得更远”,让老街坊们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反复的试错和摸索中,葛建国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2006年,他注册了“葛龙牌”西湖龙井的商标,还摒弃了传统“等人找茶”的销售观念,主动出击,开启了“好茶找人”的探索。上海、北京、山西……头几年,出差成了他生活的主要部分;他几乎每年都会走访敦煌、兰州等城市,展示采茶、炒茶的工艺,并为当地的茶商、茶农讲述“西湖龙井故事”。

  “现在‘葛龙牌’西湖龙井几乎覆盖全国了,我们还在继续拓展海外市场。”葛建国笑着说,他与村里69户茶农开展合作,让老街坊们不再发愁销路。

  一门手艺:

  “两个巴掌”代代相传

  2022年,葛建国被评定为首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狮峰)龙井】”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葛建国荣获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首批“西湖龙井茶50年功勋奖”。

  荣誉等身的葛建国敏锐地发现,手中这片叶子也在发生变化。

  约从2020年开始,西湖景区里90后“茶二代”回归人员明显增加,到如今已有200多人“当家”,近2700户茶农中有10%的掌柜都换了新面孔。与父辈不一样,这些眼界开阔的年轻人对龙井茶有着独特的理解,“茶二代”思考的,不仅有“怎么卖”的新茶经,更有“怎么管”的共富策。

  对葛建国而言,做了一辈子茶,现在就是希望这份“两个巴掌”的手工技艺不要失传。葛建国带着记者参观了茶场内的几台炒茶机器,并现场演示了手工炒茶的动作。这些年,葛家的更香茶场成了杭州西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艺培训班的授课点之一,为浙江大学茶学系的年轻学子提供实践基地,也让古法炒茶技艺得以代代相承。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片绿叶,葛建国还试着将“两个巴掌”的手艺开展跨界融合:研学游、体验游……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西湖龙井香飘更远。

  ___________/ 记者手记 /

  “于我而言,这片叶子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份信仰,寄托了我的乡思和梦想,也是我努力了一生的事业。”葛建国摊开双手,满是炒茶的印记。

  葛建国说,西湖龙井是家里从祖辈就开始的事业,到他这里已有数百年。他这一代从小就在茶园里长大,因而对此感情非常深厚。在事业小有所成之后,他更希望将这份茗香传递出去。

  让这位老茶人欣慰的是,90后女儿也传承衣钵,逐渐接手“这片叶子”,一如当年他承接父亲的愿景。“我希望在年轻一代的努力下,西湖龙井能走出国门、远销海外,让更多人品味杭州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