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3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阿拉的家 咖啡好香

宁波慈善“1号线”邀你打卡

  本报记者 乐美真

  通讯员 李哲

  午后,热气蒸腾。8月27日,记者来到宁波市海曙区万安社区城市书房“偷得浮生半日闲”。推门而入,右边是一家乐活老闺蜜咖啡馆,空间不大却十分精致。这家咖啡馆看似并无特别之处,询问后才知大有“玄机”:一杯咖啡只要9.9元;咖啡师是一群平均年龄70岁的阿姨;买一杯咖啡,即为一次公益善举……

  今年6月,宁波慈善“1号线”正式上线,成为该市首条慈善地标City Walk线路。“1号线”包括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下由甬城15个最具代表性的慈善点位组成,线上则包含50个慈善地标的“扩展版”打卡地图。

  如何实现慈善人人参与?传承与创新,给宁波这片慈善沃土赋予更多答案。

  聚沙成塔

  撬动一个社区的幸福

  在北仑区红联社区内,广场上一幢三层楼高的建筑上写有醒目的四个大字:阿拉的家。

  阿拉,是宁波方言中的“我们”。顾名思义,这是“我们的家”。家,意味着温暖、幸福;我们,则是一个集体的概念。

  每逢周一、周四上午,“阿拉的家‘相约健康吧’”就热闹起来。

  “血压正常,血糖正常,最近睡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屋内,专业人员为老年居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并普及一些健康养生知识。

  另一旁,巧手阿姨工作室内摆满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一张长桌前,成员们正在准备下一次爱心义卖的各种物件。阿姨们或是用毛线编织小挂件,或是用剪刀细细剪出美妙图案。

  “阿拉的家”处处体现着温暖。墙上张贴各项服务的日程安排,有太极拳、越剧表演、剪纸培训等活动,也为居民提供爱心理发、心理疏导、健康检查等服务,还能下围棋、打乒乒球。时间上有固定常态化的,也有不定期举办的,覆盖学习型、文体型、公益型和治理型等多种类型,由15位社会公益组织骨干轮值管理,数百名社会公益组织成员和1400余名注册志愿者提供服务。

  “这里已经成为社区居民活动的重要阵地。”红联社区主任陈瑶说,志愿者多是附近居民,大家关注公益,参与公益,再吸引更多人加入公益服务,从日常琐事,到整个社区的治理建设,无不贡献着力量,共同续写“阿拉的家”几十年来的慈善篇章。

  在宁波慈善“1号线”上,如“阿拉的家”一般播撒善念的慈善空间还有很多。宁波文化广场慈善空间利用文体、科普、教育等方面特色优势,打造多个公益品牌活动;在宁波慈善商店,各类物品被捐赠,再被购买,爱意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北仑区霞浦街道慈善街区,爱心菜场、爱心食堂等沿街而立,一步一景串联起善行义举。

  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市慈善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忠贤表示,宁波慈善文化载体正在向“多元共治”转变,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良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老有所为 营造全龄友好氛围

  海曙区万安社区城市书房的乐活老闺蜜咖啡馆内,69岁的陈阿姨和78岁的卢阿姨熟练地磨咖啡豆、打奶泡、加冰块,不到两分钟,一杯飘着香气的咖啡就递到记者面前。记者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9.9元顺利打入专门的基金账户。

  “咖啡馆于今年3月正式开业,吸引不少老年朋友报名来当咖啡店员,报名成功后,会进行咖啡制作培训,既是发挥余热,也助力社区治理发展。”万安社区党委书记徐剑英说,老年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此举通过慈善形式,为社区活力老人搭建“公益创业”平台,小小“一杯咖啡”聚善聚力,共同营造全龄友好的现代社区良好氛围。

  目前,咖啡馆累计收入近两万元,每笔营收都通过宁波市慈善总会二维码,打入基金账户,用于支持社区建设和咖啡馆的基础支出。

  从万安社区这一有关慈善的生动实践中不难看出,如今的宁波慈善事业发展正朝着更新业态、多元模式及造血式帮扶迈进,“指尖慈善”“随手慈善”成为甬城时尚新潮流。

  人人参与 让慈善融入生活

  宁波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南宋时期,宁波已有“义郡”美称。甬籍著名学者张其昀曾说:“四明乡谊最重,轻财乐施,不遗余力,古有义乡之称。”四明大地义士善事灿若群星,慈善传统沿袭千年,成为这座爱心城市的精神坐标和文化密码。

  近年来,宁波市不断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慈善组织数量迅速增多,捐赠金额逐年攀升,参与人群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宁波全市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213家。2021年,全市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系统共筹集善款和物资28.71亿元,创历史新高,并且首次出现大额的股权捐赠;2023年,新增慈善信托规模1.76亿元,慈善组织接收捐赠开票金额18.88亿元,均居全省前列。

  多年来,宁波涌现如包玉刚、邵逸夫、王宽诚等一批又一批造福乡梓的慈善楷模,也有匿名捐赠者数十年如一日奉献爱心,只留下“顺其自然”令众人猜想……

  谈及宁波慈善“1号线”设立的初衷,周忠贤直言,就是为了实现人人可慈善。

  “打造一系列群众参与、功能集成的慈善空间,创新性地串联成‘慈善文化风景线’,吸引更多人群感受慈善魅力。”周忠贤解释道,让慈善概念生活化,在走访一个个慈善地标的同时,人们也领略了一处处城市风光与人文景观,被那些隐藏在城市空间中的慈善精神与动人故事深深触动,让慈善真正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