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3版:乐游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季度吸引25万银发族“打卡”
解锁龙泉“银龄游”火爆秘籍
本报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廖舟莹
兰巨乡长寿康养“漫游节”人流如织、屏南镇养生避暑民宿“一房难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文创产品销量屡创新高……丽水龙泉市“银龄游”市场异常火爆。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龙泉市共计接待游客82.5万人次,收入8.8亿元,其中老年游客约占总数的30%,接近25万人次,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巨大。
长寿品牌“强势霸屏”
兰巨乡仙仁村、安仁镇季山头村、西街街道周村……在龙泉,这样的长寿村有很多,吸引不少“银龄客”前来一探究竟。
“兰巨乡仙仁村曾有一对百岁夫妻,最长寿者年龄达111岁,是最好的长寿品牌‘代言人’。”兰巨乡仙仁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该村围绕生态康养、民俗体验、农业观光、健康餐饮等,打造健康养生养老产业链条,成为全省老年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之一。
在近日举办的仙仁村长寿康养活动现场,老年游客们体验了“人生一万年”康养沙龙分享、“老有意思了”银龄康养研学、“长寿福禄集”农创同享市集、“天下第一饭甑”长寿盛宴等项目。
生态避暑“硬核吸睛”
在炎热夏季,“清凉”“生态”“避暑”这些关键词牢牢抓住了老年游客的眼球。
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是长三角第一高峰,毗邻的兰巨乡、屏南镇等地年平均气温仅18℃。炉岙自然村是兰巨乡的一个小山村,村庄海拔1300米,与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遥遥相对。炉岙自然村夏季最高气温不过30℃,成为“银龄客”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房间已经预定到了今年9月,其中老年游客占三分之二。”屏南镇一家民宿的负责人说。
特色文化“逆袭破圈”
“文旅产业拼到最后,归根结底是文化,一个城市最不可复制的就是历史文化。”龙泉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剑瓷”是城市文化最标志的符号,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无数“银龄客”在此细细品味。
“年初,我在朋友圈刷到龙泉源底村‘大鱼海棠’打卡点,将古老的义仓与现代动漫造型结合起来,特别有意思,就组织我们老年书画研究会成员一起到源底村研学,历史悠久古村落也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灵感。”丽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负责人说。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剑瓷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品。王者荣耀版青瓷杯、抖音网红“凌云”舞龙泉剑等屡屡“破圈”,不断放大传统文化的“乘数效应”,让文化“软实力”释放发展“硬价值”。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龙泉市委老干部局结合市委、市政府发展蓝图,推出“剑瓷有约、守望银龄”老年研学项目,以“银龄游”带动产业发展,“银发经济”逐渐成为龙泉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龙泉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推动“银龄研学”,关键要抓住老年群体的兴趣点,结合自身优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龙泉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利导+打造IP+创新服务”,不断丰富文旅业态,绘就具有特色的老年文旅康养“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