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5版:浙里养俱乐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撕”去的时光
屋内,那本老黄历静静地躺在桌上,从老宅的斑驳墙壁,到新居的温馨装饰;从年少的无忧时光,到为人父的沉稳岁月,它亘古如同一位时光老人,默默记录和见证着家庭的变迁。
童年记忆里,老宅堂屋那面见证着岁月的墙壁上,总是挂着一本老式日历。每当新年来临,奶奶总会去小卖部买上一本新的,郑重其事地将它挂好,然后轻轻地撕下第一页,仿佛是在开启全家人的崭新篇章。那时的我很纳闷,为什么一本好好的日历,要每天去撕掉一页,想知道日期难道就不能看手机或电视吗?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日历的意义。原来,它不仅仅是一个记录时间的工具,更是一个承载着家庭记忆和情感的载体。
记得那个夏日的清晨,我刚醒来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香气,不争气的肚子便开始“咕噜咕噜”提出抗议,无奈只好下床去找奶奶要吃的。厨房里,奶奶围着围裙在灶台间忙碌着,锅内的粥正冒着热气。
“小航,你去帮奶奶把今天的黄历撕了吧。”奶奶看我没事做,便轻声对我说着,她的声音仿佛带着一丝阳光的温暖。我兴奋地应了一声,“好嘞!”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堂屋,踮起脚尖,伸手去撕那老黄历。
每次撕下的日历,奶奶都不急着丢弃,她会将它们叠好放进她那个装满证件与老照片的铁盒子里。等我放学后亦或是在院中乘凉,奶奶便会取出盒子,拿出一张张旧日历,耐心地教我读上面的宜忌和认识农历,如果当天遇上“二十四节气”,奶奶还会给我讲节气的谚语和故事。比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晴冬至,烂年边”“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等。在奶奶的指导下,我不仅学会了辨认日期,还了解了黄历上那些晦涩的字符。尽管那时候,我还不太了解它们的具体意思,但我喜欢看着这些字,想象它们背后的故事。
那时的我,其实对日历的意义并不甚了了,不知为何,却特别喜欢那种一页页撕下的感觉,仿佛是掌握了某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时间在我的手中流转。有时,我会把撕下的日历折一只纸飞机,跑到阁楼让它飞向远方;亦或许,我将它叠成一艘小船,让它带着我的愿望驶向梦想的彼岸。
后来,我们搬进了新居,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随处可见的智能产品代替了日历。但每年年底我依然会去镇上买一本老黄历,给它挑选一个位置,小心翼翼地挂好,继续让它静静地陪伴着我们,记录着每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有一次,下班回家,我看到年迈的奶奶拿着那本日历,像当年耐心教我认识日历一样教我的孩子,教她认识数字,给她讲节气的故事。看着一老一小这温馨的一幕,仿佛眼前又浮现自己年少的影子,还有那抹撕下日历时掌控时间的得意...... 张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