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5版:银尚 上一篇 下一篇
“银龄讲师”成“空降兵”
本报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李优杰
这一阵,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张小燕正积极备课。
作为一名“银龄讲师”,这些年,她开设《红色文明在瓯越》《和合文化视野下的温州精神》等专题讲座,足迹遍布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全国各地温州商会等,宣讲逾500场次。
“空降兵”送课上门
2020年,我省首批志愿服务专家人才库名单出炉,张小燕被授予“志愿服务理论专家”称号。
作为一名专家型讲师,张小燕政治素质过硬、理论素养强、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她结合温州区域文化特色、授课单位实际,让宣讲契合听众口味,贴近百姓需求,直抵人心。“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是社会各界对她宣讲的一致评价。
2019年,张小燕成为温州老干部大学“流动红色能源站”讲师。该站推行“点单式”宣讲服务,哪里有需要,将士们就“空降”到哪里,满足基层群众的学习教育需求。她的“传播红色精神、讲好温州故事”系列讲座,基层“点单率”很高,场场爆满,供不应求。
文化礼堂传党音
温州市共有2000余个文化礼堂,2019年,张小燕在各村文化礼堂连续开展70场红色宣讲。温州老干部大学“流动红色能源站”组织讲师开展“百年百场”党史大宣讲活动。张小燕为广大基层群众量身定制党史学习教育专属“能量棒”。她从“温独支”讲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从浙南红军挺进师讲到中共浙江省一大,深入浅出地介绍温州近现代的革命遗产。
“与时代同步的宣讲才有意义,有时效性的内容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张小燕如是说。
本土元素融入宣讲
为系统归结温州本土红色坐标,张小燕进行了大量史料梳理和实地走访。她多次寻访温州和平解放谈判地瓯海景德寺;拜访温州和平解放的重要见证人……由此,张小燕总结出瓯海“三声有幸”红色文明:1930年渔潭村的浙南“一大”枪声、1949年景德寺的和平钟声和1956年“燎原生产合作社”的改革先声。
张小燕还集中梳理了“五四运动”中的温州学子、1930年红十三军成立等红色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开设《红色文明在瓯越》专题讲座,讲述瓯越热土上的红色故事,追寻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的历史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