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跨越67年 缘起书签

全网寻找“周净秋”

  见习记者 乐美真

  挥一挥衣袖,只留下一片书签——清明时节,这是一份特殊的告白。今年本报的“清明思亲 书香祭扫”主题征集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片书签的投稿”。

  “赠给好友 周净秋”。这张写于1957年的书签,是浙江大学一名赵同学在图书馆借书时,意外发现的。他告诉本报记者,书签被夹在1956年第二版《固体物理导论》英文书中,一笔一画,方方正正,还绘有活灵活现的图案。“周净秋”是谁?全网开启寻找模式。

  帖子发出后,评论区变成大型解谜现场。本报记者通过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查询到,“周净秋”可能是1960级物理系本科生。几经辗转,我们在3月26日找到其女儿周艳。

  “看到书签上的名字,又是物理书,我敢肯定这是父亲的。”周艳告诉记者,父亲于2014年因病过世,时隔多年还能看到属于父亲的印记,很意外。在周艳的记忆里,爱看书的父亲也爱研究半导体电器,比如电视机、收音机等,家里电器坏了就买配件来修,常有四方邻里来求助。“每到暑假,上门的人不断,家里堆满了等待维修的电器,父亲一修就是半天。”周艳记得,父亲只收点零件费,还细心地给乡亲们讲解其中原理。

  与记者见面时,周艳带来一本《海鸥展翅》,这是萧山二中57届海鸥班六十周年纪念集。里面留存了周净秋少年时期与同学们的合影,还有其同窗好友写下的美好回忆。其中有一篇《深切怀念净秋兄》写道:“内向、文静、好读书,喜诗词,善摹仿古体诗词,诸如‘西江月’之类……”好友描述下,周净秋是这般生动,一名擅长写作、会吹口琴的文艺理工男跃然纸上。

  在周艳看来,父亲一生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于朋友,他真诚相待、重视情义;对妻子,他尊重爱护;对子女,他严格教育。“自己能做的事为什么要麻烦别人?”言传即身教,“我也是这么教孩子的。”周艳抚摸着书签,把它交还浙大,留在父亲求学的地方。

  当初偶然留在书本里的书签,跨越时空,成为一代代学子求知路上的奇妙传承。翻开本期周刊,让我们一起分享更多深情的追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