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桐乡八旬退休教师裸捐拆迁款

她意外提出了这个要求

  本报记者 王杭晨

  “捐出拆迁款这样的善举,在我们这里从来没发生过,这是第一次。我们一定不负范老师的嘱托,用这笔钱帮助社区‘一老一小’两大重点群体。”近日,嘉兴桐乡市屠甸社区相关负责人一听记者想了解范老师的事迹,话匣子就合不拢了:“范老师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她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慈善精神影响了不少人。”

  这位范老师是谁?她为何要裸捐拆迁款?记者辗转找到了她。

  “我的钱都是国家给的”

  屠甸社区负责人口中的范老师,是桐乡市83岁的退休教师范根娣。2022年6月,她将获得的房屋拆迁款通过桐乡市慈善总会定向捐赠给屠甸社区,并注明专用于救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还叮嘱工作人员,不要向外透露。

  最近,当地教育界一位负责宣传工作的老教师偶然听说此事,大受感动,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这样的好人值得宣传。

  记者在嘉兴敲开范老师家门时,这位朴素的老人有些羞涩:“我做得还很不够……”

  原来,2022年,范根娣父母在屠甸镇上的老房子被征收,获得一笔补偿款。兄妹9人商量后,决定平分。

  范根娣分到了25580元。她当即表态,要将自己分得拆迁款捐赠出去。对于母亲的这个打算,子女并不意外,“多做善事”一直是范根娣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每到冬季,她都会为社区孤寡老人购买保暖物资,为失能老人送防褥疮床垫等;看到新闻报道上出现困境儿童,她会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捐款捐物。子女受范根娣影响,也常为山区留守孩子捐款捐物。

  “这次捐出拆迁款,我只有一个要求……”老人向记者坦诚道:“我的钱都是国家给的,我这年纪也用不着太多钱,一定要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这样我就安心了。”

  雪中送炭最珍贵

  记者了解到,范根娣曾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6年,工作期间就经常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曾有人劝她多留点养老钱,但范根娣却不以为然:“父亲母亲从小就教育我要多行善事。我曾经也受人恩惠,知道雪中送炭的重要性。”

  早年,范根娣家隔壁住着一位从外地来的姑娘,得了严重的肺病,成天咳血,附近乡亲都避之不及。而范根娣母亲却让她每日去照顾这位姑娘,每天送上饭菜,直至对方痊愈。后来姑娘远嫁,两人再也没见过。

  70年后,去年9月,当年的姑娘已是九旬老人,她通过熟人找到范根娣,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你这么照顾我,我活不到今天。”

  曾倾囊捐资修建“种德路”

  范根娣的父亲范传发有个心愿:“回老家修条路。”她一直将此事挂在心上。

  2005年9月,范根娣和丈夫带着退休金和积蓄5万元,前往老家杭州市萧山区新塘镇范家埭附近的傅楼村出资修路。历时3个月,这条山间公路于冬至竣工。通路那天,漫山遍野都是围观的老百姓,大家都说,想不到有一天也可以穿皮鞋爬山了。他们很好奇:做好事不留名的“大老板”究竟是谁?大家不知道,这位出资修路的“大老板”其实只是一位靠养老金生活的普通老人。范根娣将其命名为“种德路”。

  替父亲完成夙愿后,范根娣站在老家的山顶上,眺望远方的钱塘江。她说,虽然掏空了积蓄,但心里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希望好家风能够代代传承。”范根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