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5版:浙里养俱乐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时光深处的冬至
在我们老家,人们不仅把冬至看作一个节气,更当成一个节日。既然是当节来过,自然会有一些仪式感。“好吃不过饺子”,家乡人把饺子当成最好的美食,几乎逢节必吃,冬至更不例外。
时至冬至,冰天雪地,物华萧萧,虫兽皆眠,农人们也进入了“猫冬”模式。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盛宴,不仅契合温馨惬意的时光,也烘托着节日氛围。这天一早,通往集市的道路人来车往,赶集回家的人们手里拎着新鲜的肉和菜,一个个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过去人们生活比较困难,难得吃顿饺子,而冬天,大多是吃白菜馅饺子。冬至这天,人们不管怎样艰难,除了要吃顿饺子,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会称上二斤蒜黄或别的新鲜蔬菜,改善改善生活。
日转东南,圆圆的太阳挂在天上,给寒冷的大地投下些许温暖。主妇们早已和好了面,家家户户传来叮叮当当的剁馅声。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奶奶们纷纷起身,“后半天再待着啊,回家包饺子去了”“多吃几个啊,吃了冬至饺,不会冻耳朵”……彼此打个招呼,开上两句玩笑,各回各家了。个把钟头的光景,家家房顶升起袅袅炊烟,娘唤儿,孩儿喊爹,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吃起了饺子。
吃罢饺子,洗净锅碗,主妇们不待停歇,接着忙活起“炒冬”。所谓“炒冬”,就是在冬至这天,用铁锅炒花生、瓜籽、玉米粒等等。当然,这一习俗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节日气氛,听老辈人说,炒冬是为了“炒百虫足”。因为害虫一到冬季会藏匿起来,到来年启蛰之后就又开始活动。于是在阳气初升的冬至,将五谷杂粮爆炒,寓意把害虫的腿炒糊,让其在来年不再危害庄稼,期望有个好收成。
记忆中,母亲头一天就准备好了要炒的食材,有带壳的花生,葵花籽、南瓜籽、葫芦籽、黄豆、青豆、玉米粒等,还让父亲去村北大坑去挖来一盆雪白的河沙。母亲先把沙子和花生倒入铁锅内,不停翻炒。终于,随着一次又一次噼里啪啦的爆裂声,花生炒好了,瓜籽炒好了,准备的食材都炒好了。我装上满满一兜,跑到街上和别人家小孩子显摆去了。
冬至这天,家家炒冬,让整个村庄氤氲在香气之中。这香气,仿佛把寒气都驱散了,让人感觉整个村庄都是香的,整个冬天都是香的,整个生活都是香的……
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迎接冬至的方式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不论岁月如何流转,永远不变的,是在这个独具特色的节气里,我们依然会和家人一起相聚相守,对美好的未来生活依然充满热切的期盼。
刘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