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3版:聚焦       上一篇    下一篇

体重失控,不妨去这类门诊求妙方

  林雨尘 和柯旭 通讯员 任少凡

  管体重这件事,国家出手了!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明确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家庭)医生和养老机构保健医生健康指导作用……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减缓机能衰退。”究竟为什么要管体重?我们能去哪里管这事?日前,我们走访了杭州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体重管理去哪咨询?

  当前,浙江哪些地方开设了体重管理科?省卫健委基层处工作人员李颖介绍,目前全省各地市镇街均陆续开设体重管理门诊,有的地区如杭州市上城区已实现各街道全覆盖,全市有54家特色鲜明的基层服务点。

  如拱墅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运动健康门诊”,专门针对一老一小、慢性病、肥胖等重点人群;上城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照片全流程跟踪记录,推动21天健康行为养成。

  老年人为啥要控制体重?太胖会有慢性病 太瘦可能摔跤骨折

  12月10日,我们来到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科。全科主任医师吴长珍查阅诊疗电子系统介绍,有130人接受体重管理指导,约有30%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有社交需求,年长者减重主要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说话间,来了一位69岁陈姓患者,身高1.6米,初始体重75公斤,已在体重管理科看诊近两个月。她原有高血压,每天吃两片降压药,但是血压仍控制得不大好。吴医生要求她不节食、不挨饿,一日吃五餐,饮食总量略减,配合适量运动,目前身体状况评估显示:瘦了3.5公斤,BMI(身体质量指数)下降了不少。

  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过瘦也是病。此前有一位老人前来看诊,身高1.65米,体重不到40公斤,BMI指数16.6,每天吃燕窝海参都不胖,经过检查,诊断为肌少症,且肠道菌群有异常,于是吴长珍为她设计食谱,去除引起慢性炎症的敏感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及全谷物的摄入,并给她杀菌、增加消化酶,补充益生菌,已经成功增重近5公斤。

  吴长珍表示,老年人可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或是一些基础疾病会身形消瘦,这种过瘦的情况会导致营养不良,也有可能导致肌肉力量不足,引起摔跤等。老年人如果摔跤引发骨折,危险系数比年轻人高很多,所以过瘦的老年人也需要注意体重管理。

  “秋冬季是比较适合体重管理的,建议中老年人可以多补充蛋白质,增加肌肉量,同时调整饮食结构,要均衡食用主食、蔬菜、肉类等,进行适当运动,提高代谢,将体重维持在比较健康的状态。同时,我们也希望老年朋友可以来体重管理科进行评估,看看自己的体重是否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吴长珍如是说。

  还存在什么问题?减重方式太激进 70岁以上对体重失控“无感”

  “寻求减重的很多都是‘老药罐’了。” 吴长珍碰到了不少管不住嘴的药物依赖者:排油的奥利司他、助排便的日本“小红丸”、各种清肠茶、号称阻断碳水的白芸豆补剂……一位48岁的爱美者,一心想塞进10年前的S号牛仔裤,减肥药吃了三五年,但体脂就是下不去。

  “还有些人为了迅速瘦成闪电,尝试了各类极端减肥法,比如液断(整天只喝奶、汤水)、蛋断(一天吃三五个鸡蛋),甚至还有‘辟谷’(不吃东西只喝水)。”吴医生表示:“国外疯传好莱坞明星减肥用的思美格鲁肽,原是治糖尿病的,现在国内也能买了,还有人来问这个。”

  疯狂运动导致受伤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人一顿操作猛如虎,一口气跑个10公里,结果超大体重导致膝关节半月板严重受损,连走路都不行了。”吴医生表示,这些激烈的减重方式往往欲速则不达,比如不吃碳水会导致脱发,导致减肥还没成功,又得去皮肤科治疗脱发,“科学的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调整的系统工程,绝不可以速成,那会得不偿失。”

  她提到一个现象:70岁以上人群对“体重管理”处于“无感”状态,他们体会不到体重失控的危害,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该怎么健康控制,有些只是自己在家饿肚子,反而带来其他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