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幸福 精神富足
老年食堂日均就餐2万人次
舌尖幸福 精神富足
老年食堂日均就餐2万人次
本报记者 包勇 通讯员 周凯红
能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方便省事儿,成为许多老年人的期盼。在衢州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66.5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8.9%,其中,99%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破题老年人“吃饭难”,衢州聚焦失能、失智、高龄等6类老年人按照“系统、精准、兜底、创新”原则,逐步建立起普惠、均衡、可持续的助餐工作体系。“老有所养”,从一餐暖心饭开始。
945个老年助餐点
服务750万人次
在峡川镇下叶村幸福食堂的一面墙上,有一块特殊的公示牌,上面张贴着食堂收到的各类捐赠款明细。
“墙上只是一部分,全的都在这。”村党支部书记邱建洪说,幸福食堂从2020年运营以来,每个月都能收到来自社会各方爱心人士的捐款,。
在衢州,老人每次用餐成本每人10元,其中自付4元、慈善补助及乡贤捐赠2元、村集体补助2元、政府补助2 元。
这是衢州正在探索的“个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村社贴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成本分担机制,为的是破解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难题。
同时,针对偏远山区就餐人数少、就餐人口分散的实际,探索设立“中心户”多户搭伙、结对帮扶模式;而在人口相对密集区域,则采用单村办食堂、中央厨房配送辐射周边模式。
截至目前,衢州市累计建成945个助餐服务点,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率达70%,助餐、配送餐累计服务750万人次。
“幸福食堂+共富工坊”
吃饭增收两不误
在廿里镇里珠村共富工坊内,老年人每加工一件浴花可得0.1元,每天收入约80元。共富工坊边上就是幸福食堂,60-79岁每餐6元,80岁以上每餐1元,一天收入可以覆盖就餐费用。
为了破题老年食堂运营难,衢州在探索“幸福食堂+共富工坊”,在解决低龄老年人“闲不住”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增收渠道,吸引老人在食堂就餐。
在距离里珠村30公里开外的云溪乡希望新村,每到中午,除了村里老人用餐外,附近食用菌共富产业园工作人员每月缴纳一定的餐费补贴到食堂搭伙就餐,减轻幸福食堂运营压力。
与前两个村不同,全旺镇楼山后村是明孝贞纯皇后故里。村里结合产业资源,将幸福食堂面向游客开放,盈利的资金重新补贴回食堂。
“因地制宜,让老年食堂可持续发展。”衢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老年食堂人均就餐人数2万人次,其中困难老年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食堂用餐人数95%。
舌尖要幸福
精神更要富足
在衢州,老年食堂不仅仅是就餐的地方,更是老年学堂,有文化空间、有养生讲堂,还有志愿服务,既满足舌尖之福,又丰富了精神食粮。
“在食堂中配备沙发、电视、报刊读物、棋牌等配套硬件。”衢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交网络,克服晚年生活的孤独感,优化居家养老文化服务供给。
比如,在樟潭街道乌溪桥村老年食堂,定期开展老年人排舞教学;全旺镇马蹊村老年食堂每日播放戏曲、抗战老电影等文艺作品,丰富老人社区生活,有效增强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度与社区认同感、归属感。
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进入到老年食堂就老年人关注的慢性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症等身心健康问题开展咨询服务,结合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开展自救和自我保健等指导。
以衢江区为例,目前,全区已成立138个家医团队,家庭医生成员共603人,开展体检服务十万余人次,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
此外,老年食堂场所延伸为党群服务场所,组织开展常态化上门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对困难老年人进行常态化走访,帮助困难老年人及时通过“助联体”平台上报救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