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4版:常青·衢州       上一篇    下一篇

银辉闪耀

衢州探索构建银色人才生态圈

  银辉闪耀

  衢州探索构建银色人才生态圈

  本报记者 包勇 通讯员 邱妍文

  退休党员干部进社区、进楼道,在基层社会治理最小单元里发挥作用;发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入田间地头,助力村民共同富裕……在浙江衢州,活跃着这样一群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们,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社会治理、助企发展、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持续发光放热。

  银色人才,在衢州百花齐放,这是如何做到的?

  最小单元里银辉闪耀

  “邻居之间应该相互照应,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闹矛盾。”在退休老同志章利华近1小时的调解下,两家人终于把手握在了一起。

  章利华是衢江区“6070”矛盾纠纷调处团的成员之一。为了发挥退休老干部的经验优势,衢江区择优选配一批60岁至70岁的老干部、老干警、老党员,入驻区社会治理中心。

  “调处团实行村社‘首调’+乡镇‘会调’+区级‘联调’的三层矛盾纠纷过滤模式。”衢江区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6070”矛盾纠纷调处团累计受理和化解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近4000件,化解成功率达98.1%,对630名调解案件当事人进行电话回访,满意率达100%。

  不止于此,在衢州有太多以退休干部为主的矛调团队,常年活跃在人民调解“第一线”。

  此外,衢州市还有近150名退休干部党员进小区党组织当书记、进小区业委会当主任,近1000人志愿担任网格员、楼道(栋)长,在社会治理最小单元银辉闪耀。

  发挥经验优势助力共同富裕

  “江山蜂业的发展凝聚着我全部的心血。”说这话的是63岁的汪礼国,退休前,他是江山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退休后第二天,他转战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

  有着近40年工作经验的汪礼国,抢抓直播红利,首创“工业旅游+电商”的新零售模式,使江山市每年蜂产品的电商营销额超过了7000万元。

  陈健民,退休前是衢州市首席果树专家,退休后举办科技培训40余场,科技下乡近500次;养殖专家刘亦秋,退休后成为开化县清水鱼养殖高级专家,坚持每天下乡指导农户,平均每周要在大山里跑300多公里,帮助农户消灭鱼病。

  一直以来,衢州市积极发挥退休老干部的专业技术、实践经验和农业情怀,选准小切口,展现“银”作为,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子,聚力打响“6070+”系列品牌。

  衢州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市促成106组银发专家(工作室)与新农人结对,助力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新老接力走好共富路。

  “银色人才”

  与社会需求双向奔赴

  银色人才,在衢州“百花齐放”,这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衢州探索银色人才生态圈,让银色人才志愿服务和社会需求美好地双向奔赴。

  在顶层设计上,衢州市聚焦发挥老干部工作部门的组织优势和老同志的独特优势,构建专家委员会领衔、银色人才服务中心保障、银色人才团队集聚的“1+1+N”银色人才引育留用模式。

  同时,探索“离退休党建+银色人才”融合发展路径,形成离退休党建引领,部门单位“搭台”,银色人才“唱戏”的格局。

  比如,衢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银耀科技助农团队,5年来向有关部门提交建言献策报告42篇;衢州市住建局结合部门职能,组织退休干部党员下沉社区参与议事会、桶边督导等,助推垃圾分类工作等。

  “银色人才也需要关爱,衢州市因地制宜打造了20家各具特色、‘小而管用’的银色家园。”衢州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银色家园“大门常开、阵地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在、老同志常来”。

  此外,衢州还鼓励支持基层探索创新具有特色、务实管用的引导政策, 如龙游县聚焦基层治理人力资源不足难题,出台“单位退岗、社区上岗”暖心关爱十条举措,让退休干部更具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