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5版:银尚 上一篇 下一篇
专注东阳木雕66年
记者 傅颖杰 韦敏航 李磊
近日,陆光正从艺66年经典作品创作研讨会在东阳举办。66年来,陆光正雕琢了无数木材,既丰满了自己的人生,也经历并引领了金华东阳木雕文化产业近几十年发展的全过程。
木雕大师
从画婺剧脸谱起步
1945年3月18日,陆光正出生在东阳一个小山村。幼时,陆光正就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在七八岁时,他就能够独自制作竹笛、二胡等乐器。13岁,陆光正报考了东阳木雕技校,以出色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了当年新生中年龄较小的一位。
因绘画功底突出,加之勤奋刻苦学习,陆光正进步很快。他被指定为“雕花状元”楼水明的培养对象,成为其关门弟子。那时,陆光正年仅15岁。
师父在弥留之际嘱托他:一定要把木雕发扬光大。因为这句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的陆光正告诉自己,必须在有生之年为木雕多做点事。
首创技法
化解大型木雕易开裂难题
20世纪80年代,随着建筑装修市场发展,幅面阔大的大件作品需求剧增。手艺人们纷纷探索大件木雕的创作,却都碰上了开裂、断损这一难题。
偶然一次,他看到工人们将一座屏风折叠起来准备装箱出口,心头为之一亮。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途径——将大幅作品根据画面的构图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采用独立的板材,板材之间留有一定空隙,防止热胀冷缩造成的开裂;同时根据不同木材纤维素的变化来确定采用不同的拼接工艺。
他的这一创新,突破了东阳木雕乃至中国木雕大幅作品创作的瓶颈。没有人统计过这项技术创新为东阳木雕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陆光正大大方方地将其“供人自取”,不设门槛,不搞保护,甚至非常愿意为他人讲说解密。在他看来,这项技术应用越广泛越成功,东阳木雕的美誉也就越广为人知。
创新表达
刻刀紧跟时代节奏
今年,年近80的陆光正从艺已经66年。
近年来,陆光正的木雕创作屡屡冲破东阳木雕传统题材的自我设限,涉及现当代题材,坚持为国家、为人民而创作,用作品礼赞民族复兴大业。
在全国工艺美术界,陆光正也是甘愿奉献的知名人物。他付出良多,实打实地帮助行业解决问题,获得了行业协会及行业同仁的认可、尊重和称赞。
近几年,由于年事已高,他逐步辞去了相应的社会职务。但仍然有许多社会活动邀请他参加,他也总是热心支持。
如今,陆光正的意态也更从容,在培养徒弟、坚持创作之外,他想得更多的是,作为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阳木雕该如何赋能新时代东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