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1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即将退休的她深受职业倦怠困扰

“内外”结合有助缓解这一亚健康状态

  本报讯(记者 戴虹红 通讯员 郑莎)“我的工作被边缘化了,之前的事业心已经被现实彻底打碎,已经没有满足感、成就感,不想上班、不想干活,就想远离办公室,我真的很累。”近日,53岁的陈秀秀(化名)来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心理科,找到韩耀静主任。

  听完她的倾诉,韩耀静表示,职业倦怠已经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作为一种现代职场的隐形疾病,正逐渐侵蚀着越来越多人的工作热情和生活质量。其通常发生在个体长期面对高压力、低回报或缺乏支持的工作环境中,表现为情感耗竭、态度消极和行为退缩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手册》中已将其描述为一种“职业综合征”。研究表明,27岁至45岁年龄段的职场人群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在家庭、工作和社会角色中承担的多重压力有关。但也有可能因个体差别在年龄上有所延展,比如即将退休的人也会出现这种亚健康症状。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专家表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现代社会中,职场竞争日益激烈。长期高强度工作不仅消耗体力和精力,还可能导致情感资源枯竭。

  工作内容重复。长期缺乏变化和挑战,个体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工作热情和动力。

  职业发展受阻。当个体在职场中遭遇晋升瓶颈或职业发展受阻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进而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

  人际关系紧张。如果个体与同事、上司或下属之间的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工作氛围恶化。

  当个体个人价值观与所从事的职业严重不匹配时,容易产生内心矛盾和冲突,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对个体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会造成全面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职场表现,还可能渗透到生活的其他层面。因此,医生提醒,应对职业倦怠给予足够重视和关注。

  韩耀静指出,缓解或治疗职业倦怠,最重要是自我调节。

  首先要认识到,职业倦怠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自责或逃避,重新定位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和目标,尝试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和满足感,例如参与有意义的项目或活动。

  其次,与谈得来的同事多沟通,建立良好协作关系。

  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保持均衡饮食习惯,摄入足够营养和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和效率。

  当然,如果无法实现自我调节,可以向外求助,和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支持和帮助。

  对于即将退休的人士,韩耀静给出建议:制定计划,提前规划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和兴趣爱好,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和方向;参与社交活动,保持与工作以外的社会关系互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和志愿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