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2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再避讳 方式多元

超八成老人考虑或已立遗嘱

  本报记者 林乐雨

  “你立过遗嘱吗?”“你是否了解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如果订立遗嘱,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近日,记者就相关话题向老年读者发起问卷调查。120位受访者参与调查,其中60-79岁受访者占比68%,8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32%。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都认真考虑过订立遗嘱。而“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直接影响老年人订立遗嘱的态度。

  财产分配之外更有记挂

  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认真考虑过遗产分配问题,但还没有正式订立遗嘱;15%的老年人已经写好遗嘱;13%的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考虑过相关问题。

  “现在多数的老年人对于遗产分配的话题并不忌讳,即使没有订立遗嘱,心中也早有打算。”85岁的吕大伯说。

  法律对遗产顺位继承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不久,82岁的徐大伯就买了一本,仔细阅读其中关于遗产继承的部分。多数老年人对于相关法律条文十分关注。本次调查中,4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民法典》规定的遗产顺位继承顺序很了解。56%的老年人至少清楚“第一顺位继承人”。只有4%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相关规定。

  77岁的孙大伯这两年已经将自己持有的房产和其它固定资产过户到子女名下。他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提前做好规划也能让自己更加心安。

  79岁的孙阿姨家中有两个孩子,早在3年前,她就立了遗嘱。她认为,遗嘱能够保证遗产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分配,还能够有效避免家庭纠纷。

  虽然遗产继承、分配是遗嘱中最重要的内容,但也并非全部。不少老人表示,他们会在遗嘱中给孩子送上最后的“唠叨”。

  “金钱不是生活的全部,家庭和睦、兄友弟恭才是最重要的。”89岁的丁大伯特地在遗嘱中加上一份叮咛,他希望几个孩子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相互扶持。

  “不做不该做的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保持乐观。”77岁的徐阿姨表示,会在遗嘱上加一句嘱咐,希望孩子走好自己未来的路。

  两大因素影响订立方式

  订立遗嘱是一种未雨绸缪。虽然许多老年人都考虑过,也有78%受访者认为,遗嘱应该在订立人身体尚可、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订立,但多数人并没有付诸行动。订立遗嘱时,程序、书写不规范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虽然存在一定法律风险,但自书遗嘱、口头遗嘱、简单的公正遗嘱仍是多数老年人的选择。老年人是否会担心自己订立的遗嘱无效?是否需要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与独生子女、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家庭订立规范遗嘱的意愿并不强烈。84%的受访者认为,独生子女家庭不会产生财产传承纠纷。对于“多孩”家庭而言,家庭是否和睦、子女的品性和兄弟姐妹间的感情直接影响老年人订立遗嘱的态度。

  “未来遗产就是平均分配,一碗水端平。”73岁的金阿姨有一儿一女,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姐弟间感情也好。她并不担心家中会发生“遗产纠纷”。

  “寻求律师援助要收费,不划算。”82岁的吴大伯说。而有3个儿子的金大伯,在日常交流中察觉到对于家中财产分配,孩子之间有不同的看法。74岁的他为了让家庭更和谐,在律师帮助下,订了一份没有法律争议的遗嘱。他认为,想要订立一份没有争议的遗嘱,让自己的愿望得到充分执行,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