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5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3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力培养年收入20万元以上茶农
宁波“茶财神”帮农民鼓起钱袋子
本报记者 夏凌 通讯员 王慧婧
清明前夕是春茶采摘最忙碌的时候。这些天,宁波知名茶叶专家、67岁的方乾勇奔波在各处茶园、茶厂,通过看外形、闻香气、品滋味、观汤色、鉴叶底,指导茶农采摘、加工。
想让茶农多挣点钱
方乾勇出生于奉化农村,1982年从当时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分配到象山县大徐区林特站。为了做好茶叶病虫害防治,他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几十公里,和农民一起打地铺,不分白天黑夜地干。
当时象山县有2.5万亩茶叶,做的都是珠茶。“把珠茶做得圆一点,价格都能卖得高一点,我把技巧教给农民,他们收入就能多一点。”方乾勇只想尽所学所能去帮助农民改善生活。
成立合作社通销路
1993年,方乾勇受浙江省农业厅指派,赴日本静冈县茶叶试验场研修。他观察到,日本为农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很高效,农民只要按照标准和规范种茶制茶即可,而且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当地农协会提供全方位服务。
1995年,方乾勇调回奉化工作。第二年,他与时任奉化林场副场长毛家明一起打造名茶“奉化曲毫”。1999年,他牵头组织奉化茶农成立名茶产销联合体,申办 “雪窦山”商标。2002年3月,雪窦山茶叶合作社挂牌成立。这是宁波市首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开创了“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监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带动名优茶产业不断朝着市场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
如今,合作社已从当初5家茶场200多亩茶园,发展到128个社员、1.2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茶叶产值占到全区总量的七成以上,茶农们的收入更是大幅增加,他们都管方乾勇叫“茶财神”。
开发新茶培养现代茶农
2018年,方乾勇退休,“上任”奉化区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作为不领报酬的“职业经理人”,“奉化曲毫”对茶叶要求很高,全年只采摘一次,中后期的叶子大量浪费了。方乾勇和团队反复试验,开发了“奉白”牌系列工艺白茶、“雪窦红”牌红茶,并利用中低档鲜叶原料成功开发花香型红茶。
经审评,“奉白”工艺白茶品质超过福鼎白茶,“雪窦红”牌红茶香气浓郁,味道鲜醇爽口,深受消费者青睐,两款产品的销售让全区茶农每年增收100多万元。“未来要培养茶产品净收入每年20万元以上的现代专业茶农。”方乾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