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虽小 亚运情长
方寸之间活力“满格”
本报记者 陶悦清
在绍兴,有一位93岁的邮票收藏达人莫文圭,在他76年的收藏生涯中,人物、花卉等各类主题邮票不计其数。而这之中他最珍爱的,莫过于手中珍藏的历届奥运会主题邮票和亚运会主题邮票。
19届杭州亚运会举办之际,在绍兴市集邮协会的组织下,老人将手中16框体育赛事主题邮票全部倾囊展出,其收藏之全、陈列之美,令不少有幸领略的观众赞叹不已。
一枚小小邮票,不仅记录下各大运动赛事的高光时刻,也为莫文圭的银龄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打开邮册,老人向我们述说他的集邮之路。
爱收藏也爱运动 一动一静添满活力
岁至鲐背之年,志趣始终不改。莫文圭多年来不抽烟、不喝酒,唯有两大爱好贯穿始终:一是集邮,二是运动。在他看来,两大爱好一动一静,恰到好处地结合,为自己的生活加分不少。
从学生时代起,莫文圭便开始迷恋邮票,当时课外娱乐方式不多,和同学交换各类邮票成为难得的乐趣,也让他自此爱上集邮一发不可收。再后来,从一张张的邮票交换,到成套的采购,经年累月的积累之下,让莫文圭手中的邮票积少成多,渐趋海量。
“每张邮票都代表着一个故事,而一部邮票就是一部史书。”莫文圭深知,那些经过岁月沉淀洗礼的邮票份量厚重。2010年,他有了为这些邮票“著书立说”的想法。
莫文开始尝试制作邮集。先是把大量的邮票按主题分拣排序,再是手写卷首、纲要,最后按章节排列张贴成册。制作邮集的精细堪比绣花,每一张邮票都要镶边,贴上衬纸,工序繁杂琐碎,但他始终乐在其中。
如今,莫文圭已经亲手制作了90多个“大部头”。每一框邮集约含16个贴片,每一张贴片上面密密麻麻排布各类邮票,数量可以万计。
埋头收藏之余,莫文圭几乎把所有时间倾注在体育运动。他曾担任柯桥区老年体协篮球队长,而后又组建老年气排球队,带领500多名队员常年纵横球场。他的长跑经历接近30年,过去历年的迎春越野跑几乎不曾缺席,即便寒冬腊月,莫文圭只穿一件轻薄的背心便报名上阵。这些年,莫文圭还先后被省、市老年体协颁发“浙江省健康老人”“绍兴市健康老人”等多个体育类荣誉称号。
在漫漫的 “集邮”之路上,莫文圭始终笃定,要活到老,“跑”到老。
集邮“连载”亚运故事
以独特方式迎接盛会
酷爱体育,热爱收藏,莫文圭对各类体育赛事邮票情有独钟。翻开老人90多框的邮集中,体育主题邮集占到五分之一。会徽、场馆、竞技运动……随手拿起一张,老人都能将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世界上第一套体育邮票,是希腊于1896年为纪念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发行的,这套以古代奥运会为题材的珍贵邮票,一套12枚,如今已是难得一见的稀有藏品。而在莫文圭的奥运邮集中,就有着全套12枚中的5枚。
莫文圭回忆,当初编制奥运赛事主题邮集时,第一届奥运会主题邮票的缺失,令他一度非常苦恼。经过多方打听,莫文圭了解到一位安徽邮商手中有渠道,但要价很高,最终莫文圭还是“大手笔”一挥,掏出近一个月的工资将邮票收入囊中。
抚摸手中厚厚的亚运邮集,莫文圭更是难掩激动。他表示,自己等待杭州亚运盛会到来已经很久。他说,他手中已集齐第一届至第十六届亚运会主办国发行的纪念邮票,还有非主办国家发行的亚运会纪念邮票。
比如他特别珍爱的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的主题邮票,当年共发行3组12枚邮票,莫文圭一口气就在邮局订阅了12套。而印有吉祥物熊猫“盼盼”的小型张邮票,作为我国第一张无编号的小型张,在市面上非常紧缺,但莫文圭还是通过多方搜寻收入2张,希望将这份难能可贵的收藏作为传家宝世代传承下去。
每一枚小小邮票背后,都倾注莫文圭无数的脚力和心血。多年来,他的集邮足迹遍布天南海北,大大小小的集邮公司,诸多邮商,甚至各类集邮刊物也尽数订阅。对于莫文圭来说,一切付出都值得,理由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方寸虽小,但世界很大。”
杭州亚运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一名收藏达人,莫文圭早有计划。他以最快速度买下全套杭州亚运会主题邮票,用集邮的方式讲好亚运故事,展现杭州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