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5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4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展更迭 城市变迁

镜头记录亚运之城崛起

  本报记者 张伟群

  杭州亚运会能够惊艳世界,和美轮美奂的各大场馆分不开。平地起高楼,并非一朝一夕。多年来,有一群老摄影爱好者,将镜头对准杭州亚运会各大场馆,记录了这座亚运之城的崛起。

  记者联系上中国老摄影家协会杭州工作站的几位成员时,他们大多在创作亚运相关作品。“你看这张,我们刚去拍的时候,奥体中心周围还空荡荡的,‘大莲花’显得孤零零的。”提起拍摄亚运场馆的初衷,站长刘万华的话多了起来。

  刘万华从城建城管系统退休,他的镜头也偏爱建筑的美。2014年起,他拍下了上千张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的模样,从外壳初具规模到场馆交相辉映,从建设进程到细节点滴,都一一收录在相机。

  虽然中国老摄影家协会杭州站去年初才成立,但这帮“老摄”早就在一起结伴采风、切磋技艺,刘万华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老朋友们,拍亚运场馆的想法迅速付诸实施。2016年,第一次集体拍场馆活动成行,此后,陆续有组织地拍了七八次。至今共有300多人次参加,年龄基本上在60岁以上,最大的84岁。

  怎样看懂亚运场馆?跟着老摄影家们的镜头去“打卡”这些新地标,也许能够学到一二。

  78岁的王巽庠从事摄影创作已经40多年了,手握许多杭州老照片。他清晰地记得2016年4月25日傍晚,他和几位影友爬上一座还在施工的高楼顶层,拍下了“大莲花”试亮灯的画面。这也是他拍下的第一张亚运场馆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这次,他给记者发来电竞馆、曲棍球场、国球中心等6个场馆各时期的照片。他认为,拍下场馆建设过程,就是在记录亚运历史的一部分。

  曾素勤参加了亚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对亚运的感知更加深刻。在自己拍摄的作品中,她最喜欢的是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航拍照片,从空中俯瞰,这座在亚运期间举办乒乓球比赛的建筑呈现不规则椭圆形,镶嵌在水系灵动的公园中,自有一种飘逸奔放的气质。

  丁景元在拍淳安场馆的时候,瞄准的是色彩对比。界首亚运场地,白色波浪形栏杆和深色路面、黄色标线形成反差;室内自行车赛场,蓝色穹顶与暖色赛道相得益彰。

  王建把镜头对准了建筑工人、施工器械等,在她眼里,这是场馆背后的美丽风景。

  刘万华说,亚运场馆群刮起的全新建筑风,不仅改变城市天际线,更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见证。“亚运来了,在看比赛的时候,也请拍拍家门口的亚运场馆,记录下杭州乃至中国发展的印记。”借助本报,他对同龄人提出这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