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江“银龄行动”:10万人次受益
浙江“银龄行动”:10万人次受益
这些天,在朋友圈晒年度数据“画像”报告成为50+人群流行一景。
众所周知,50岁及以上人士作为高净值群体,是各大平台的目标受众。通过AI年度画像深入挖掘用户信息,将冰冷数据转化为温暖故事,以个性化方式博取用户喜爱,甚至为新一年生活方式的调整提供借鉴,这当然是信息社会为每个人带来的技术红利。
这很像电影《Don’t Look Up》里的一段场景,高科技富豪对天文学家说:“我们公司收集了你从1994年以来的4000万个数据点, 比你的医生提前几个月知道你的肠胃健康状况,可以把你的性格归类于八类典型的消费者特征……”
然而,过度的数据挖掘和分享,是否会对隐私构成威胁?那些纷纷扰扰的营销电话,是不是AI画像泄露了个人信息?再精准的数据也无法完全描绘出复杂人性,小心掉进大数据编织起的“信息茧房”当中。
50+人群在AI里是怎样的画像?究竟准不准?它能给新一年生活提供借鉴吗?AI年度画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本报记者 张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