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2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24部门发文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浙江先行先试带来哪些思考

  本报记者 陶悦清

  近日,民政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养老服务消费工作作出全面系统安排。

  这是继年初“国办1号文”后又一重磅发文,围绕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重要内容,明确措施清单及责任部委,加速推动政策落地。

  当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转变。

  《若干措施》中,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重中之重”有哪些?哪些举措印证了浙江先行先试的初心?浙江的探索又带来哪些思考?

  关键词一:供需适配

  如何破解养老服务资源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若干措施》把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作为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重要举措放在首位。针对九成以上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实际,提出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推进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持续实施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支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浴、助医、助洁、助行、助急和探访关爱等服务。针对加大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要求开展县域养老服务联合体,鼓励盘活闲置农房用于发展养老服务,支持老年消费品下乡。

  目及浙江,近年来围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民政部门已做出诸多努力。

  自2022年以来,浙江开展爱心卡制度试点,通过一张 “爱心卡”,解决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服务提供、政策整合等问题,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行、助急等“六助”服务。到今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要实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拥有“爱心卡”的老人达到200万。

  从“老人跟着机构走”变为“机构跟着老人走”,浙江省通过分析地方老年人口数量、结构、密度及分布特征,保障养老机构进入老年人集中居住区,逐步形成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数据体系。

  破解偏远海岛山区老年人服务难题,浙江首创海岛支老行动,向舟山15个偏远海岛输送优质养老资源。三年间,全省累计派出257名支老人员上岛,会同当地养老服务人员,累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1万余人次,5个支援地市共投入720万余元用于海岛养老服务设施的完善。

  浙江 “家门口幸福养老”的科学谋划背后,体制机制从条线分割向集成改革转变,党建统领、多方协同。

  关键词二:新兴场景

  未来,养老服务消费有哪些新趋势?

  《若干措施》提出要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发展“行业+”养老新业态、拓宽“平台+”养老新渠道。

  譬如,今后要通过运用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探索建设“智慧养老院”和开发“养老服务电子地图”。浙江迭代升级“浙里康养”数字化应用,构建老年人就医配药、紧急救助、防跌倒等应用场景,通过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智能服务终端等方式,不断增强养老服务效能。

  《若干措施》提出,要支持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医疗、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这些年,跨行业养老服务联动在浙江也随处可见。杭州市西湖区率先探索推出“养老一张床”服务机制,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公办医疗机构协作,把床位从养老院搬进老人家里,实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与家庭病床“两床”融合,惠及524户老年人家庭,今年以来为建床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超1100小时、专业医护服务超8400次;金华永康市开展“一张床”的数字革命,“居家康养”“医养护理”“机构养老”安宁疗护”的“四床转换”功能通过“一张床”有效相融,服务1.91万人次。

  每年10月确定为“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持续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举办产业对接活动。

  “未来,浙江在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上还要持续发力。”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各级民政部门在切实履行保基本、兜底线职责的基础上,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比如举办浙江(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等,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共同做大银发经济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