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4版:你好,建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成为乘客眼中的风景

十九载做城市“摆渡人”

  徐建国

  1972年出生,河南开封人,杭州公交集团司机。

  本报记者 赵培希 张文利

  13时40分,杭州北景园公交中心站内,187路公交车徐徐驶进站台。

  徐建国披上工作服,他要先进行车辆“全身体检”。检查完毕,一切正常。坐进驾驶位,徐建国发动车辆,随后,他走到车厢内各个出风口下,感受冷气温度是否合适。

  “徐师傅,吃过饭没?”陆续有乘客上车。徐建国笑着一一回应。

  杭州公交集团有56位名叫“建国”的员工,徐建国是唯一一位行车路线覆盖了建国路90%区域的司机。9月24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在建国路上开公交的建国师傅。

  一路行驶:用车轮丈量城市之美

  2005年,徐建国从老家河南开封来到浙江杭州,进入杭州公交集团,成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19年来,他驾驶着187路公交车,往返于北景园和吴山广场之间,方向盘成为他最忠实的战友。

  14时发车,一趟18个站点,单程50分钟,每天来回4趟。因为热爱这份职业,他像爱护家一样爱护车辆,维修零件、打扫卫生,样样细致周全。他对全线的每一个路口、每一处事故易发地段都牢记于心。乘坐187路公交车的老年乘客较多,每每行至弯道,他都会提前减速,让乘客有舒适的乘车体验。“公司帮我算了个数,入职至今累计安全行驶50余万公里。”

  对于司机来说,车窗内外的风景,最能折射这座城市的轮廓。这些年,徐建国奔波在建国路上,滚滚车轮不断飞驰,浮光掠影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商贸大厦、文体中心、医院、宾馆、银行、学校和各式店铺鳞次栉比,宽敞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卉。

  城市在变美,市民素质也在提高。如今,上车乘客都会自觉刷卡付费,遇见弱势人群能主动让座、上下车秩序井然……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城市道路提升改造与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

  “公交司机这份工作,让我和杭州愈加亲近。”徐建国说,他乡变故乡,自己很荣幸能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一份惊喜:服务搭起司乘情谊

  “车辆到站,请从后门下车。”14时20分,公交车在建国北路文晖路口站停下。最后上车的一位老人手上拎着一箱水果,许是怕车辆突然起步,老人付款的动作有些急切。“慢慢来,不着急。”留心到奶奶的慌张,徐建国温声安抚。

  公交车停靠期间,徐建国的视线始终落在后视镜上,耐心等待最后一位乘客落座,才再度启动,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平日里,遇见行动不便的乘客,他也会第一时间帮忙。

  徐建国总结了一套服务经验: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要确保安全;车辆到站后,要及时提醒乘客拿好随身物品;外地游客人生地不熟,沟通要耐心;遇到老弱病残孕,要动员乘客文明礼让。

  “为乘客服务是我的本职工作,更是我的责任情怀,尽量多帮一把,把温暖留给彼此。”在徐建国心中,这份善意是双向奔赴的。这些年,不少老乘客记住了这位187路公交车上的暖心司机,除了见面时的亲切问候,候车时唠几句家常,还有人会送来一些茶叶、水果、饮料。

  “以前跑早班,有认识的乘客还会给我带早饭。”这些随机掉落的暖心惊喜,徐建国都记在心里,转化为为乘客服务的源源动力。

  一节车厢:

  从“柴油味”到新能源

  时间回到19年前,那时徐建国开的是柴油公交车,车厢里常有一股柴油味,车尾拖着一条长长的“黑尾巴”。乘客在室外候车更难熬,因为不知道公交车到站的具体时间,只能提前在烈日下等待。

  “现在变化可大了。”徐建国是城市公交换代升级的见证者。当时间的指针走到2024年,柴油车已被基本淘汰,路上跑的都是轻快绿色的新能源车。徐建国所在的杭州公交集团,新能源车置换率达100%,主城区纯电动公交车约4000辆,占比超过96%。

  最近,徐建国做起驾驶转型研究。电车起步速度快,为了让乘客坐得更舒服,他反复实践,感受踏板踩下的力度和感觉。

  此外,城市公交系统也越来越智能。在杭州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四块大型LED屏幕显示着当前全市公交运行情况。街道边的智慧站台上,液晶显示屏实时播放天气预报、公交线路和运行状态,乘客只需通过手机,就能查看每辆公交车的到站时间。

  “赶上了好时代。”徐建国说,车厢里的事情虽小,但却是文明进步的体现。午后的杭城人潮涌动,车水马龙间,疾驰而过的公交车正不断点缀着这座城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_____________/ 记者手记 /

  徐建国对建国路有着特殊感情。在这条路上往返十九载,他说,最喜欢春天,道路两侧开满了花,充满生机和希望。

  这份希望在徐建国心中生根发芽。十数年如一日的职业生涯里,没有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也没有璀璨夺目的经历,但正是这份坚持不懈的追求和不辞辛苦的付出,让我们看到一位在平凡中炼就的“最美”交通人。

  行驶在路上,徐建国始终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步履匆匆的行人、指挥交通的交警、秋天纷纷扬扬的银杏……他称之为工作带来的“附加快乐”。他说:“这些年,我在建国路上看风景,很荣幸,我也能成为乘客眼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