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年友好型社会怎么建
长三角民政负责人齐聚温州这样谋
长三角民政负责人齐聚温州这样谋
林雨尘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正是江南最好待客季。
8月29日至30日,2024长三角民政座谈会在温州市召开,本次座谈会聚焦“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主题,来自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三省一市的民政负责人、相关领域代表齐聚瓯江之畔,共同研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一重要话题。
江浙沪皖同处长三角,“共饮长江水”,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脉相连,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围绕“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主题,三省一市决定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协作同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三省一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5235.44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率最高37.40%,江浙相对较高,分别为26.02%和26.17%,安徽最低,为21%。
浙江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斌:
推进省域公共服务一体化
长三角面对着人口老龄化的共同挑战,肩负着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共同使命,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共同机遇。应当围绕老年政策制度、服务供给、生活环境、敬老氛围、社会参与等携手共绘老年友好幸福图景。应当聚焦安全兜底、均衡共享、医康养结合、银发经济、文化建设携手共建老年友好社会环境。应当率先按老年人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有效提升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携手共享老年友好发展红利。
怎样将银发浪潮转变为银发红利?近年来,浙江通过大力推进“浙里康养”集成改革、建强“康养数据云”联动全省2万多家为老服务机构、通过“海岛支老”“山区助老”行动、可持续老年助餐服务等创新做法,将“智慧养老”作为技术支撑,依托互联网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目前,浙江正着眼于养老服务从“有没有”向“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转变,其省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做法也给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提供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详见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