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3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定分止争谋和谐 一条裙子换赛道

海宁这群“土专家”有一招

  本报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朱悍晟 赵龙煜

  “许村镇曾是上塘河畔一个农业小镇,发展40余年如今已成全国最大家用纺织品面料产销基地。”8月26日,嘉兴海宁市许村镇79岁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王永财以“一块布、一个市场、一条路”为主题,为青年党员讲述许村镇家纺展业的发展与崛起。

  作为许村镇原党委书记,王永财参与并见证许村家纺产业发展。退休后,他聚拢银色人才,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传统家纺产业转型升级。

  成立调解工作室定分止争

  许村镇紧邻杭州,本地家纺产业发达,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常住人口数达32万人,基层治理工作长期存在“人少、事多、责重”的难题。

  该镇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于去年7月发起成立许村镇老干部调解工作室,成员大多是各条线各领域的“土专家”。

  1年来,老同志们结合原工作条线和个人特长,轮流驻点许村镇矛盾调解中心,将移交事件闭环处置,还主动联系居住地村社,上门参与邻里矛盾、经济纠纷的调解。

  如今,小到夫妻矛盾、邻里纠纷,大到劳资纠纷,大家都习惯于找老干部志愿调解工作室。仅2024年上半年,工作室参与各类调解民间纠纷百余件,涉案标的610余万元。

  着眼一条裙子助力传统家纺

  今年年初,汉服马面裙成“新春战袍”,让许村镇传统家纺企业找到新赛道,不少做沙发和窗帘面料等家纺生意的纺织公司,迅速转型做马面裙。

  这离不开海宁市银色人才的助力。支部党员沈小明是原分管工业副镇长,他发挥产业熟、政策通、人脉广的优势,为筹建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献智出力,促成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与多家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工作站,当好推动产教融合的“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