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6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戎耀之乐 歌声嘹亮

这些军旅歌曲你听过吗?

  岁月长河中,军旅歌曲以其铿锵的旋律、直击人心的歌词、独特的魅力,成为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象征。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的足迹,更凝聚了军人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超燃的军旅歌曲,感受它们背后的红色故事与精神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创作时间:1939年

  1939年7月,抗大教职员万余人在校长罗瑞卿率领下,东渡黄河,开赴前方。政治部宣传科只留下公木和郑律成二人,奉命等待到筹办中的抗大三分校工作。战火纷飞的疆场、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的矫健身影,萦绕在俩人心头,他们利用空暇时间创作了8首歌曲,组成《八路军大合唱》。

  抗日战争胜利后,其中的《八路军进行曲》作为广大官兵最喜爱的歌曲之一,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团结就是力量》

  创作时间:1943年

  《团结就是力量》于1943年诞生在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山村,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当时,牧虹和卢肃所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组织小分队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当时,广大农民为争取合法权利,奋起斗争的行为和勇气深深触动了服务团小分队的这些文艺工作者。为了反映当时情形,牧虹和卢肃就执笔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

  《打靶归来》

  创作时间:1960年

  1959年3月,驻守大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坦克团的战士牛宝源在大连滨海黄龙尾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一天傍晚,20岁的牛宝源看见一些戴着大红花的战士扛着枪从靶场归来。牛宝源触景生情,写下“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这首“顺口溜”的小诗。

  1960年初,时任某步兵团俱乐部主任的部队业余作曲家王永泉看到这首小诗,认为它很有部队生活气息,于是添了4句歌词,进而谱成歌曲《打靶归来》。

  《我爱祖国的蓝天》

  创作时间:上世纪60年代

  这首歌来自于词作者阎肃参军以后的日常军旅生活。1961年,阎肃作为一名机械兵,负责给歼-5战机擦飞机。这期间,空军部队日常的生活和飞行员的战斗热情感染了阎肃。某天傍晚,阎肃一个人躺在机场的草地上,蓝色的天空和壮丽的云霞,让他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创作感。就这样,《我爱祖国的蓝天》歌词诞生了。再后来,作曲家羊鸣为《我爱祖国的蓝天》谱了曲。

  《一二三四歌》

  创作时间:1993年

  《一二三四歌》创作于1993年,由石顺义作词,臧云飞作曲。1993年,阎维文等军旅艺术家在下部队演出时,听到训练的战士喊着“一二三四”的呼号声。有人提议说要是一首歌里有呼号声的话,一定很上口,很有感召力。阎维文找石顺义、臧云飞商量能否创作一首这样的歌,石顺义和臧云飞反复琢磨后,创作推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当兵的人》

  创作时间:1994年

  《当兵的人》最初的灵感来自词作者王晓岭在前线的见闻。1985年,王晓岭作为随军战士演出队的一员奔赴老山,和前线将士们一起住猫耳洞,“我们过雷区的时候都是战士们先在前面走,这些事情使我们非常感动。1993年年底,我又重返老山前线,很多曾经一起出征过的战士们已经化为墓碑。我就想到,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我们穿着朴实的军装。”

  王晓岭用“自问自答”来诠释《当兵的人》,歌颂战士们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

  《我的老班长》

  创作时间:1996年

  《我的老班长》由小曾、吴颂今作词,小曾作曲。1993年,小曾退伍后时常会收到战友的来信,信中常有“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等朴实问候,令他特别感动。这首歌以朴实的话语诉说的是战友之间质朴纯粹的情感。整首歌歌词温馨感人,充满与战友们一起度过军营岁月的回忆。

  《军人本色》

  创作时间:1996年

  《军人本色》由石顺义作词,桑楠作曲。上世纪90年代,石顺义有感于军人在和平时期默默无闻、悄然奉献,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写下了这首《军人本色》。桑楠看到歌词后,经过思索沉淀,创作出这首民族风格鲜明、旋律细腻柔情的歌曲。

  1998年,歌曲被选为大型抗洪文献片《决战三江》的主题曲。

  综合央广网、《解放军报》、新华社、

  火大青春、河北国防、中国军网、

  空军新闻、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