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9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包邮区”最高气温飙到40℃
医生提醒:应对中暑尽早识别及时救治
本报讯(通讯员 王延宁 张煜锌)最近,副高控制下的“包邮区”热浪滚滚。昨天白天,浙江多地最高气温为35℃至38℃。排第一的是缙云,为39.5℃,距离前一天的40.3℃仅一步之遥。天气预报显示,总体而言,本周浙江全省普遍闷热感强,湿度依然大。
7月7日傍晚,一名户外工作者突感不适,随后失去意识,被迅速送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抢救,诊断为热射病。
该院急诊科主任韩芳表示,中暑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又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一种情况,不仅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直接损害,还会波及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及心血管功能等多个系统,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因此对于热射病,早期识别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
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
热痉挛: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轻症者可口服补液盐,脱水者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热射病: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等,体温升高达40℃至42℃,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表现。在降温的同时尽快拨打120,送往医院救治。
许多人认为,在空调环境中就能避免中暑。医生表示,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在封闭的空调环境中,一旦有头昏、头痛、鼻痒、咽干等症状,即便是在室内,也要警惕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