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6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棉花糖最甜 干“蠢事”最乐
70后:“六一”像过年
杨佳奇
70后,是生活朴素却不乏简单快乐的一代人。
在那个物质还不太丰富的年代,过“六一”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到了那一天,孩子们能够收到心爱的玩具,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糖果,老师还会组织去看木偶剧、看电影……
这批孩子,如今最年轻的也已经走向“五十知天命”的年纪。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追忆童年趣事,拾起记忆中的幸福时光。
吃上棉花糖是最幸福的
49岁的陈秋玲,小时候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放学后吃上一支棉花糖。
放学路边的棉花糖小贩,一勺白糖放进去,脚上踩一踩,一团甜甜的“棉花”就出来了, 5分钱一大串。小时候的她一直觉得这是最神奇的东西。陈秋玲介绍说,童年记忆中这个神秘又幸福的时刻,往往等到“六一”就会实现。因为在那一天,爸爸妈妈会给一点零花钱。
每到节日临近,陈秋玲就早早和小伙伴们约好,当天只要放学铃一响,就用最快的速度冲向校门口的小摊那里买棉花糖。那一刻,因为兜里有钱,陈秋玲和小伙伴们可以特别豪气地推开人群,骄傲地把钱交到小贩手里,等待着那一根属于自己的棉花糖。
“一路垫着脚尖回家,一路尝着甜味放学,那是最幸福的路。”陈秋玲感慨道,如今,她为人母也已经有20余年,过去带孩子路过棉花糖小贩,看着自家小孩张望的神情,她也总会忍不住给她买一根棉花糖。
和小伙伴开心干“蠢事”
出生于1974年的吴正荣,在温州乐清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长大。
在吴正荣的记忆里,每到春天,大家伙儿一起拿着自做的风车,配上各种各样颜色,在田野里狂奔;炎热的夏天是他们最喜欢的季节,上树掏鸟窝,下河游泳捉鱼,下地偷瓜果,干着让家长们头疼的“蠢事”;秋收了,他们会到田园里帮忙,刨红薯,掰玉米,刨花生……冬天则个个穿着棉衣棉裤,小手冻得像个馒头,又红又肿,互相取笑。
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学三四年级,吴正荣很喜欢跟邻居小伙伴们打乒乓球。那时候,他们会用砖块、不规则的石头,在地面上竖起来摆成两层,当作“乒乓桌”的中间线。“乒乓球一玩起来就特别忘我,常常转眼就发现天黑了。”吴正荣说,没法子,最后还是得依依不舍地各回各家。
吃完晚饭,小伙伴们就相约去田间捉萤火虫。双手拱起、并拢,靠近萤火虫,捉住就立马装进空玻璃瓶……通常,一晚上只能抓到几只,可他们就是享受捕捉的过程。
过“六一”就像过年一样
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一群面带笑容的小伙伴……在1970年出生的李月琴的记忆中,一提起“六一”,画面就会定格在加入少先队这一幕。
“过‘六一’就跟过年一样,都会穿上洗干净的衣服。”在李月琴的记忆中,每年儿童节当天,学校里都会在小树林里安排一场特别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仪式虽然简单,却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入队结束后,少先队员们就会在小树林里寻找老师们提前藏好的铅笔、橡皮等文具,有的爬上树干,有的扒开树杈……大家为了找到特殊的儿童节礼物,都会使出浑身解数。
儿童节的下午,一般都会放假,孩子们可以放肆地玩了。李月琴最常玩的游戏莫过于丢沙包、丢石子,最喜欢看的莫过于小人书。李月琴说,虽然玩具少,但是她们有她们自己的玩法,能玩出自己的快乐,这就足够了。
代表歌曲:
《我爱北京天安门》
《卖报歌》
《采蘑菇的小姑娘》
《小螺号》
《春天在哪里》
代表影片:
《铁臂阿童木》
《黑猫警长》《少林寺》
代表造型:
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
男生后脑勺推得很高,
女生爱扎辫子
或者剪个学生头。
代表游戏:
捉迷藏、弹玻璃球、
翻花绳、跳格子、
抓石子、跳橡皮筋、
老鹰抓小鸡、
丢手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