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5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六旬“横漂” “爷圈”蹿红
退休后追逐文艺梦
本报记者 徐雨阳
4月16日,金华东阳,在横店镇华夏大道靠近横店演员工会的主街上,有一排土黄色的四层公寓,200多个房间密密麻麻整齐划一,望过去仿佛大学宿舍,一楼底商几乎都是各色影视公司,因为地理位置方便试戏、交通便利且租金低廉,这里是很多“横漂”梦开始的地方,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因为出演微短剧“爷圈”角色而蹿红的演员刘林。
拍微短剧意外出圈
火而不自知
刚走到刘林房间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带有戏剧性的“遗产”“荒唐”等字眼的念白。“没想到你来得这么早,我正好在拍试戏视频,快进来。”打开门,刘林脸上略带着些不好意思,“麻烦稍等我一下,我把这个拍完。”
趁着空档,记者观察了下刘林的房间,不到30平方米的卧室,除了正中间的大床和床边的茶几,其余摆放的物件几乎都和影视剧摄制有关,冰箱上堆放着《表演心理学》《台词练习》等5、6本表演相关的书籍,折痕明显,书脚微微翘起,一看就是翻过很多遍。
站在镜头前的他一秒入戏,毫无刚才的腼腆,气势十足吐字铿锵。短短5、6句台词的片段,刘林揣摩各种语气和神态动作,调整镜头位置和角度,足足拍了十来遍才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版本,离开镜头,刘林又回归到邻家爷叔的状态。
刘林第一个出圈的微短剧是今年初上线的《回到古代当太监》,在里面扮演大反派贪官的他,凭借传神的表情和演技让大家注意到老年微短剧演员这个小众赛道。那之后,央视、红星新闻、浙江日报纷纷来找他做采访。“说实话,我也没感觉自己红了,只是同行看到我会说,刘林你火了,都上央视了。”提到最近的频繁出圈,刘林仿佛还在状态之外,有戏接的时候就守约进组,拍摄结束就自己在出租屋琢磨演戏技巧、给意向剧组投演员资料,或者参加培训班系统上课,一切如常。“最大的变化就是拍戏机会多了,之前一个月没戏拍也常见,现在基本上每周都有戏约,戏份也变多了。”
但在这之前,年逾六旬的刘林已经从新疆来到横店“闯荡”了近4年。
折叠椅、大水壶、羽绒服 闯荡横店有三宝
有句老话说,要想台前显贵,必要人后受罪,这点刘林深有体会。过了几十年朝九晚六的生活,乍一开始横漂生活有诸多不适应,“我们这个年纪不比小年轻,拍戏拍久了还是得坐一坐,胃也不太好,所以要带一个大容量的热水壶。”为了实现演员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拍,刘林灵机一动买了渔具包,最长的夹层装折叠椅大小正好,1.2升的保温壶和剧本可以装在侧面,最小的隔包用来装常吃的药品和零食,背起来就能进组。
除了折叠椅和保温壶,长到脚踝的厚羽绒服是横店拍夜戏的演员们几乎人手一件的硬通货,“4月初去拍夜戏,本来预计晚上12点收工,结果足足拍到第二天早上6时,以前不知道,四月的横店比新疆还冷。还好我穿着羽绒服,同组没经验的演员一个接一个全病倒了。”
相比起这些物理难题,最让人难受的是接不到戏。刘林说,2019年刚从演员培训班毕业的时候,投出去的演员简历几乎都石沉大海,经常一个多月都接不到戏。“那时候在横店拍摄的电视剧啊电影啊投资都很大,导演选人很谨慎,最好是大熟脸。”刘林没有放弃,他想办法加入各种演员通告群,看到差不多合适的角色就发自己的资料和试戏视频给“群头”。就这样坚持了一年,随着微短剧的兴起,老年演员的需求突然激增,刘林的片约也多了起来。对待每一个接到角色他都很珍惜,同一场戏,他会琢磨三四种不同的方式去进行演绎,慢慢的,认真的刘林在横店剧组里的名声也传开了,现如今刘林已经加入了横店特约男演员第一梯队群,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接到四五部戏,片酬也翻了一倍。
打磨演技有个梦想 和名导名角同台
刘林的演员梦诞生于少年时。他原本生活在新疆阿克苏,从小学习小提琴,后来在老家当了公务员,在单位里也一直发挥文艺特长,不仅多次组织文艺汇演,还曾自导自演微电影获得奖项。2002年,制片人邓建国到阿克苏取景拍戏,正好缺一个男演员扮演受害人的父亲,彼时的领导推荐刘林救场,这是他第一次在小荧幕触电。
2018年底,退休的刘林和爱人跟随女儿的脚步来到浙江金华。“第一次来横店的时候正好碰到剧组在拍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横店热火朝天的拍摄氛围让刘林重新燃起了当演员的热情。2019年初他报名了横店当地的影视学校开始正规学习,那时他已经年近60,同班同学多是20出头的年轻人,“老师说教了这么多年表演,很少能看到像我这个年纪的学员。”深知自己没有年轻的优势,刘林课上课下都下苦功夫,别人练五遍的台词,他练十遍、十五遍。半年培训结束,刘林以优秀的成绩结业,还在毕业话剧《乌龙山伯爵》中挑大梁饰演反派男一号。
“和我同届从影视学校出来的年轻人,80%都从横店离开了,因为实在是接不到戏,生活支撑不下去。”刘林表示,好在自己还有一份退休工资,能坚持下去。
谈到未来,刘林的期待也很朴实,他希望能多接点戏,争取拍到院线电影和上星电视剧,和名导名角合作。